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奥运“劝返民工”背后的人文与权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9:00 国际在线

  作者:单士兵

  2008,北京奥运,让古老的东方民族在共同等待一场狂欢。虽然,盛会的火炬燃烧的是北京的天空,但是,它传递的温暖,凝聚的激情,必将到达整个中国,属于所有中国人。因为,我们一直在共同等待,共同努力,共同付出,共同梦想。

  日前,有报道称,北京市奥运立法协调工作小组建议,对于主要从事基础建设项目施工的农民工,在奥运会期间预计有100万人,对这部分人可由有关部门协调施工企业将其劝返回乡。这个来自北京市奥运立法协调工作小组建议一经各大媒体披露,像一盆水,浇灭了蛰伏于无数人内心到北京看奥运的热情之火;又像一块石,激起了来自四海五湖的质疑声浪。

  就在公众一片讨伐声中,北京市法制办主任周继东及时公开表示,此前关于奥运期间将劝返农民工等奥运立法内容报道不实,说法是不准确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尽管我们愿意相信此前关于劝返农民工的报道真是空穴来风,但是,从公众此前对劝返农民工的质疑声浪中,从一些网民对这个及时更正的怀疑态度中,我们也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公众担心,在奥运这样的盛会中,类似于农民工这样的非京籍的人员,可能会成为二等公民,可能与北京奥运无法进行“亲密的接触”。

  长久以来的事实与经验,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劝返”的样本。比如,众所周知,每年某些盛会期间,公安部门会按照惯例劝返部分滞留北京的外地人,至于劝返的理由,多是基于“维护治安稳定”以及“保持良好形象”的需要。奥运是狂欢的节日,我们并不否定,偌大的盛会需要秩序的稳定,需要形象的维护。但是,我们也坚信,无论是怎样的理由,都不应以牺牲像农民工这样弱势群体的权益为代价,都不足以来践踏农民工作为公民本应享有自由迁徙的平等权利。

  北京奥运将劝返农民工的消息甫出,就激起公众的无尽悲伤与强烈反感。此情此景,殊可理解,毕竟,无数在京的农民工承担的是这个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这个城市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背后有他们流下的泪水汗水甚至是血水。即便是美轮美奂、流光溢彩的奥运场馆,也都是由广大农民工一块砖头一块瓦累加起来的。然而,在最后狂欢的时候,他们却要被排斥在外,只能落寞地回归故土,这样的政策,显然无异于“卸磨杀驴”。

  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在这个迁徙自由的时代,如果还是抱残守缺地以户籍作为一种“藩篱”来制造人与人的不平等,这样的政策,就只能是制度性歧视,是以损害特定社会群体的权利与权益为代价的,如果不把这样的政策制度扫入历史的垃圾堆,由此产生的歧视,必然会激起人们强烈的反感与不满。奥运盛会,宾至五洲,东道主北京最需要展示的,是开放的胸襟与宽容的心态,而那种以逼仄狭隘的眼光,以制造和排斥像农民工这样的二等公民来遮丑与掩蔽,无疑是一种短视,与北京奥运倡导的“人文精神”也格格不入。

  必须承认的是,当前,旧的户籍制度的藩篱还未完全打破,社会群体之间还存在着种种权益与权利上的不平等,人为地制造二等公民仍具有极大政策与利益动因,根植于一些权力者的心中的歧视因子还未能完全消失,正因如此,尽管现在北京市政府称奥运期间劝返民工等报道内容不实,但这样的消息真伪,又显然不足以消除我们所有的疑虑与担心。

  既然我们强调法律与权利的平等诉求,既然追求开放与自由是我们社会的必然,那么,在迎接北京奥运大幕拉开的前夜,我们就必须保持一种清醒与理性,那就是,生长于这个国度的所有公民,他们之间在心灵感受上不应有裂痕,他们之间权利实现不应有失衡,谁都不应该在奥运狂欢中被无情放逐。惟有如此,在奥运大幕开启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一边是狂欢者的热血奔涌,一边却是被放逐者的悲怆泪流。

  来源:潇湘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