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是"仇富心理',还是'仇腐心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9:00 国际在线

  作者:李成仁

  当下,“仇富”一词在媒体上被频繁使用。与此相应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仇富”行为似乎也有增长迹象。就此现象,9月1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专家解读仇富心理:社会转型期一种独特现象”。作者认为:“在一种逐渐规范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一定能够形成对社会合理的财富差距的理性接纳和宽容面对。这既是一种以社会公正为目

标的社会机制不断完善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以人本关怀为目标的文化体系不断建设的结果”。

  “仇富心理”是个假命题,这其中尤以专家和媒体的鼓噪为甚。就好象我们的国人都害了“红眼病”,都患有酸葡萄心理一样,对富人们的财富虎视耽耽并且编排着他们的不是。而国内的一些“富人”以及某些经济学家,就好象周期发作一样,每到一个时间就总爱拿“仇富心理”说事,并且断言如此的“仇富心理”,将迟滞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

  试问今日国人,有哪一个和金钱财富有仇,他们每日的辛勤劳作和刻苦学习,无不是奔着勤劳致富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去。说今日的国人患有“仇富心理”,实则是偷换概念,是给国人扣上一顶难以承受的帽子。微软总裁比尔·盖茨、香港富豪李嘉诚、篮球巨星姚明,那都是全球驰名的富人,并且是国人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有谁听说过我们的国人仇视过他们。

  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曾经指出,社会中存在的更多的是仇腐心理,而不是仇富心理,应当将两者严格区分,并加以正确引导。而这样的仇腐心理是同我们国家一贯的方针政策相对应的。就如同每有贪官、富豪落马,国人关心的并不是他们有多少金钱,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各种手段聚敛这些财富的。国人仇视的不是金钱,国人仇视的是腐败的权钱交换和不公平的游戏准则。

  作者在文章中也认为:“近年中‘仇富’一词确实存在被滥用或误用的情形。因而,人们使用这个词的时候,非常有必要明确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它所可能适用的条件。否则,将不利于正确评价那些靠自身诚实劳动合法创富的群体,更不利于塑造现代化进程所需要的社会财富观和个人致富观。”

  既如此,何不拜请我们的专家和媒体慎用“仇富心理”,或者干脆就用“仇腐心理”而代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