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民从“洗脚上田”到“洗脑进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9:12 南方日报

  镇委书记黄标泉谈小榄新农村建设经验——

  农民从“洗脚上田”到“洗脑进城”

  小榄解密之访谈篇

  小榄镇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民主管理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对此,记者走访了小榄镇委书记黄标泉。

  经济转型:小榄人很有商业传统和商业头脑

  问: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小榄已从一个农业镇转型为工业镇,在全国千强镇中排名第七,请您介绍一下小榄镇经济出现质的飞跃的关键所在。

  答:从农业经济到工商业经济的跃升,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小榄人有商业传统和商业头脑,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小榄最大的收获也在于培养了一大群有生意头脑、有管理经验的经济人才。目前,由小榄本地人开办的工商企业多达13000多户,平均每3.2户里就有一户办企业。实践证明,发展民营企业是解决群众就业,加快群众发展致富步伐、营造良好民风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作出了积极发展户籍经济,扶持一般收入家庭加快发展致富的决定,利用政府资源,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发展户籍经济,帮助户籍人口中人均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家庭加快发展致富步伐。

  社会转型:观念转变和素质提升最关键

  问:伴随着经济转型的是社会转型,小榄已从传统的农村形态转型为新农村,并正在往城市社区的形态过渡,小榄是如何完成这种社会转型的?

  答:从农村社会向工商社会的转型,最关键的有三条:第一,要完成农村经济向工商经济的经济转型,这是社会转型的基石。第二,要建立能适应工商社会发展的新体制,这一点小榄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让农民“持股进城”;二是进行村一级的整合,把全镇195个村小组经济合并为15个经联社,这是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第三件事是“村改居”,完成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变。

  当然,有了经济转型和体制转型还不够,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人的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升,农民必须从“洗脚上田”转型到“洗脑进城”。今年初,镇党委作出提高全民基础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全镇17岁到40岁没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户籍居民必须通过参加培训班等形式达到高中水平,结果群众非常积极地响应,第一期培训班就有4130名居民参加培训,出勤率非常之高,这是小榄社会转型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和谐社会:“尊重富人,关爱穷人”

  问:小榄有这样一句话:“尊重富人,关爱穷人”。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变革中,小榄是如何重构穷富关系,营造社会和谐格局的?

  答:要“尊重富人”,是因为小榄的富人都是依靠党的开放改革政策,依靠办企业,劳动致富发展起来的,他们交纳了税收,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社会繁荣作出了贡献,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要求全镇居民尊重富人,一方面是鼓励全体居民以富人为榜样勤劳致富,同时鼓励富人加快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引导富人树立“为富仁义”、“富而行善”的良好风尚,回报社会,赢得尊重。

  要“关爱穷人”,是因为个别家庭因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生活困难,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让所有的群众都能分享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为此,我们首先由政府来做好帮扶工作,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动党员干部、富裕人群都来帮扶穷人,这种结对帮助,拉近了穷人与富人之间的距离,使很多贫困人士对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怀有一种感恩心理,并决心发奋图强,摆脱穷困的局面。同时也使富人了解穷人,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氛围。

  精益求精:四个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问:小榄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那在你看来,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你认为目前小榄还有什么做得不够、需要加强的地方?

  答:我体会最深的是小榄镇历届党委班子都坚持实事求是,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近年,我们每年都会对上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寻找相对薄弱环节,科学制定对策、措施。如今年,我们经过分析,觉得起码还有四个薄弱环节需要加强:第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较初级的水平,需要加快完善和提升;第二,小榄人均受教育的年限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还要大力强化教育,目标是到2010年全镇在职的人员中达到高中以上学历的占2/3,当年新进入社会的就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的占2/3;第三,目前小榄还有67%的家庭处于一般收入水平,我们希望到2010年让这个群体中的1/3能够跃升到比较富裕的水平,建立真正橄榄型的社会;第四,小榄的单位工业产值能耗仍有下降的空间,今后要继续在节能降耗方面下功夫。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方英恩陈雪芬邓红辉陈清浩

  图片统筹:本报记者严亮图片来源:小榄镇镇政府

  图:

  生活困难的村民经常可以得到关心和帮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