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泡沫"是"敲门砖"砸出来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9:22 东方网

  汪长纬作品集9月7日《新京报》的一则消息称:日前在全国政协“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张涛表示:当前我国科研活动远离经济与社会实际,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泡沫”,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时隔几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援引检察日报的消息说;全国每年的科研论文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在我这个局外人看来,尽管科研成果与科研论文也许不完全是一回事,百分之八十与百分之九十两个数字也还有点距离,但把这两条消

息揉合到一起看,年年令人兴奋的科研成果的喜讯绝大多数都是虚张声势的“泡沫”,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科技“泡沫”是怎么产生的?中央台援引的那条消息说:百分之八十的科研论文只是为了个人职称评审,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看来,如今很多的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只不过是一块“敲门砖”而已。敲什么门呢?自然是敲个人职称之门、福利之门。敲门的人越多,“敲门砖”也就越多;只要能敲开门,别说金砖、银砖、土砖,就是石头瓦块也行。“科技泡沫”由此产生。

  其实,当今社会除了“科技泡沫”外,还有“经济泡沫”、“学历(位)泡沫”、“文化泡沫”,等等。所有这些“泡沫”产生的原因,大体和“科技泡沫”一样,也是“敲门砖”砸出来的。有些地方宁可牺牲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也要保护严重排污的企业,就是把发展经济当成“敲门砖”,敲个人政绩之门、升迁之门;许多连高中都没有好好读过的官员,且到了“不惑”、“知天命”之年,却在“百忙”中“读”出了硕士、博士学位。明明学识是假的,但硕士、博士这块“敲门砖”还是能敲开了个人仕途的升迁之门。如此这般,咱们社会的“泡沫”焉能不多?

  种种“泡沫”都是“敲门砖”砸出来的。而要消灭“泡沫”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从政策导向的源头上遏制“敲门砖”的行为,那就会“成果”越多“泡沫”越大,只能苦了国家财政和纳税人。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国家科技经费投入达二千四百多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5%。逐年增加的科研经费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当然是一个福音。但是,如果仍然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科研项目和论文毫无实用价值,或只是给一部分人的职称晋升提供支撑,这对国家财政和纳税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啊!


作者:汪长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