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意大利品质的启示:破除对中小企业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9:34 南方新闻网

  社论

  今年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意大利成为一个主角。人们惊奇地发现,意大利是中小企业王国,全国98%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正是这样的中小企业集群创造了二战后经济上的“意大利奇迹”,使意大利成为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发展经验引起广泛关注,如何让中国的中小企业也扮演如许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热烈议论的话题。

  其实,几乎所有大国都可以说是中小企业的王国。不说意大利,在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共有中小企业2140多万家,占了全美企业总数的99%,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60%。更重要的是,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创新发明是在小企业实现的,小企业的人均发明创造是大企业的两倍。众所周知,微软、思科等公司的大量创意都是通过收购中小企业获得的。

  应当说,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对经济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但与意大利相比,中国的中小企业显然十分稚嫩。在意大利,中小企业跟中国一样,大多集中在传统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具、皮业和石材等行业,也具有“一区一业”、“一镇一品”的特点和优势。但是,这些中小企业的历史经常有几十、上百年。规模虽小,但因为长期专注于一个细分市场上,因而在业内和消费者眼里,它们的名气却不小:意大利大部分全球性品牌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和维持的。

  对于各级政府决策者、对于中小企业主来说,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中国的中小企业怎样才能具有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品质?

  从意大利经验可以看出,首先,需要政府有一种正确的企业观,从根本上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歧视。长期以来,政府始终奉行一种赶超战略,政府形成了一种现代化崇拜症,希望建设最先进、最现代化的企业。1949年后,对私营企业的打压与中断,导致中国很多中小企业丧失了成为全球品牌的机会。上世纪80年代之后,私营企业获得一定发展,但政府仍热衷于追求企业规模。决策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够代表国家竞争力。各级政府出台种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在这样的心态下,包括金融制度、产业政策、税制等在内的整套经济制度,都是向大企业倾斜的,在很多时候,甚至为了给大企业留出足够的金融、土地、劳动力资源,而切断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因此,中小企业能否在中国发展出意大利那样的高品质,首先要看政府能否破除对于企业的现代化、对于企业规模的迷信,而以一种更公平的眼光来看待各种企业。在这之后,自然可以很快就找到一些具体的办法,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宽松的发展环境。比如,政府可以考虑改革税制。目前的税制以流转税为主,导致税源与企业规模紧密相关,与就业人口关系不密切,这必然诱导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企业,拼命上大工程、大项目、吸引跨国公司,而轻视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反,西方国家都是以所得税为主,纳税主体是个人,政府重视提高普通民众收入,自然重视对就业有巨大贡献的中小企业,在那些国家中小企业倒可以享受很多优惠政策。

  政府也应考虑为中小企业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创造更为宽松的法律环境。在意大利,小企业有自己健全的行业性与地域性商会、行会,弥补了中小企业分散所带来的种种劣势。比如,通过行会,维持产品的品质。而在中国,官办的企业协会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民间自发的行会、商会发育又面临很大法律障碍,导致中小企业既不能共享某些资源,又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从而丧失长远发展空间。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也需要政府、经济学界、管理学界抛弃对于家族企业的恐惧与歧视性观念。很多学者专家对家族企业总是另眼相看,不仅仅因为家族企业是私人企业,还因为,家族企业代表着落后的企业组织模式。这些人士热衷于讨论家族企业如何转型。这种讨论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对于自己的企业组织模式丧失信心,而盲目地转型,结果,企业却陷入盲目现代化的陷阱。看看意大利,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拥有、家族经营。事实上,只要在市场竞争中存活发展的企业都是有竞争力的,都有其存在价值,那种对家族企业的不信任,完全是一种现代性偏见,而且,是一种十分不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偏见。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