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 中低收入者压力增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11:46 信息时报

  时报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市场价格温和上涨。”在7月18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这样判断上半年我国的价格形势。

  上半年“涨”声一片

  然而在很多人眼中,过去的半年,似乎是在一片“涨”声中度过的:

  由于国际油价连创新高,从5月20日起,北京市出租车每公里价格从1.6元调至2.0元,上海等地出租车运营价格也先后调高;6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全国企业用电每度上调2.494分钱,上海、重庆等地居民用电也将上调;8月22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今年年底全国所有城镇都将开征污水处理费,原则上每吨污水收费0.8元。而仇部长“过程将是漫长的,不是一跳就可以完成的”的说法,则是在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水价还将继续上涨……

  对于价格上涨,人们反应强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2882人参与)显示,53.3%的人表示目前生活用品价格“偏高,但仍可承受”,39.7%的人则表示已难以承受。央行9月13日公布的调查也显示,今年以来,认为“物价过高”的人所占比例不断攀升,物价满意指数则跌至2005年以来的谷底,达-14%。

  涨的都是生活必需品

  为什么在上半年GDP增长10.9%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仅1.3%的涨幅,会让人们反应如此强烈?其原因可能在于,上涨的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以今年8月为例,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仅上涨了1.3%,但是具体到品种可以发现,居住类水、电、燃料上涨了5.6%,粮食价格、医疗保健服务均上涨了3.1%。这些生活必需品涨幅是总体价格指数涨幅的2~4倍。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徐连仲指出,今年上半年,价格总水平涨幅虽较前两年继续减小,但鲜菜、鲜果、燃料、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7.2%、32.2%、14.3%、4.7%。与此同时,房价、教育、医疗支出上涨并不能很好地在消费价格指数中得以体现。统计数据反映出的药品价格是下降的,因为政府一直在降低药品定价。但有媒体报道称,80%的降价药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食品、服装、交通费、电讯费、医疗费、教育费、水电气费、物业费等生活必需品支出,常被称为“刚性支出”,是家庭维持生计起码的消费。这些支出项目价格上涨,即便涨幅不大,对低收入者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多被垄断企业经营

  央行调查显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家庭中认为“物价过高”的占16.4%,而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家庭中,这一比例达到45.5%。而在涨幅较大的必需品中,多数是垄断经营的。就在这几年,“和国外相比,国内的汽油还是比较便宜的”、“和国外相比,国内的银行收费还是很便宜的”一类的说法不绝于耳。调查中,有网友留言,“怎么没人说‘和国外相比,我们的工资是很低的’呢。”

  调查也显示,对于一些企业、官员“与国外价格水平相比,我们的价格还偏低”的说法,97.3%的人并不认同。大多数人都觉得,价格水平高还是低,应该看在此项目上的支出占人均总收入的比例,而并非一味与国际水平横向比较。

  “公共政策应该是谋求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而不应该是价格的提高——从国内最高到向全球最高‘看齐’,向百姓的承受极限发起挑战。”有人这样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