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会感恩,深圳将会飞得更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0:40 南方新闻网

  为那些曾经到来、并在这片土地上付出过汗水和贡献的外来务工者建造一座博物馆。深圳宝安区面向全国征集曾经在该区工作过的外来工文物,创办全国首个劳务工博物馆的做法(见今日本报A39版),让我们看到了深圳开始学着用感激的目光审视庞大的外来务工者这一群体。当城市开始主动对外来工这一庞大的流动群体进行记载和怀念,一直被呼吁和争取的外来工在城市的平等生存和发展权益,也许意味着终于开始被纳入城市发展的进程。

  到来,然后离去,因为背负着“外来”的身份定位,这个群体在城市中始终是被边缘化的。和拔地而起的楼宇以及千千万万个在这里安家置业的城市常住人口不同,外来务工者更像城市这个铁打的营盘中无数个“流水的兵”。因为辗转迁移的流动不定,常常处于不稳定生活状态的这个群体,有着比城市移民更加难以获得的归属感。而作为在这一群体的汗水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在外来务工者离开之后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漠然和冷淡的遗忘,让他们的存在与否,成了似乎与城市没有任何关系的“羡余事件”。事实上,这些“临时”建设者和城市中的每一个普通劳动者有着同样的贡献,让他们感到自己被接纳和被肯定,不仅仅应该是一座城市展现出的“先进”姿态,而且是任何一座有良知的城市所应该具备的人文情怀。

  有媒体曾经评论,让外来工感受到温暖,显示出了一个城市的良知。实际上,对于向来自视“高人一等”的城里人来说,认识到别人的价值、尊重别人的付出,并对这种付出怀有感激之心,才有可能不冷淡不漠视,敞开胸怀去容纳和接受这个群体。从这一层面来说,创建劳务工博物馆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怀古主义”,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对群体价值的肯定和感激,宣告了一座有良知的城市的诞生,对这些已经习惯了被漠视、歧视的打工者的尊重,这种良知和尊重,对于现在的中国城市来说,应该作为一个弥足珍贵的范本,获得推广。

  当宝安区在工厂给外来女工开设免费课堂(见昨日本报A39版),让害羞的外来打工者有机会在“久违”的课堂上重温知识带来的快乐时,那些洋溢着欣喜笑容的面庞背后,让我们更多看到,我们的城市对于生活在社会较低层的这一群体的遗忘和忽视:我们不记得他们也有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存技能的需求;不去想他们也有对感情、对家庭的憧憬和渴望,看不到他们和我们同样拥有享受城市资源的平等权利……因为已经忽视了太多太多,我们只能希望,现在开始学会纪念和尊重还不算太迟。

  其实,无论是设立博物馆还是征集文物,行动的意义,更多在于让我们能够真正给予庞大的外来务工者群体享有平等权益的机会。现代城市的文明和发展程度,越来越多地体现于它的多元性包容力,希望具有开创意义的记载和怀念,能够成为我们平等的对待、尊重城市外来务工者的开始。某一天,当深圳的外来工能够真正用“我们深圳”来指称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时,我想,也许我们会比他们更加享受这种感恩和尊重带来的快乐。□王莹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