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上“杀人”仅仅只是游戏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5:22 新民晚报

  

网上“杀人”仅仅只是游戏吗?
见习记者尤歆飞本报记者李玮

  “嗨,别忘了,晚上在网络‘杀吧’碰头。”

  “没问题,今晚一定杀得你片甲不留!”

  曾经在年轻白领中流行的“杀人游戏”如今已悄悄在网上蔓延。每天晚上,不少年轻人在网上玩“杀人游戏”,而且常常“杀”到天明。然而,记者近日发现,在一些白领论坛上,一则某外地媒体的报道被网友广泛跟帖:2个女孩因为在网上玩“杀人游戏”生怨,引发械斗,其中一人的男友和帮手被刺成重伤。

  网络“杀人游戏”引发了现实版血案,让人触目惊心,也惹来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网上“杀人”究竟是怎样的游戏?因为出现了现实版血案,我们是不是应该对网络“杀人游戏”说“不”?本报记者展开调查。

  “杀人房间”基本客满

  凌晨1时,夜色浓重。在一个专业的“杀人”网上,仍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成千上万的网友穿梭于各种论坛和专用的“杀人房间”,正参与着激烈的推理、争论、辩解、陷害……

  许多“杀人房间”都已客满,记者好不容易才以“观众”的身份“挤”进一间,只见一群玩家正在这里激烈地搏杀。

  屏幕左下方对话框里列有游戏者名单,分杀手组、警察组以及法官。左上方标明了白天、黑夜以及“死者”发表“遗言”的时间。右边的对话框里,则是网友们用文字辩论的战场。每到白天讨论时,屏幕上就滚动着网友们不同颜色字体的发言,让人眼花缭乱。

  在这局比赛中,4个“警察”、4个“杀手”、十几个“平民”,把游戏推向纷繁复杂的局面。他们都是个中高手,“警察”的侦察能力和“杀手”的伪装能力一样出色,游戏逐渐演化成一场文字辩论赛。

  几轮周旋之后,团结的“杀手”们占据了先机,他们迅速判断出几个“警察”,并以牺牲一个“杀手”为代价,保全了其他3个人。最后,“警察”和“平民”全军覆没。玩游戏的网友似乎都是“夜游神”,一玩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凌晨4时记者离开时,他们仍在线“杀”得昏天黑地。

  “杀人”网站管理员楼寒玉告诉记者,每天晚上7时至次日凌晨,是网站最热闹的时候。晚上很多人都放学、下班了,比较有空,而且这时,国外仍是白天,许多中国留学生也会加入游戏行列。

  “版杀”“线杀”各有所爱

  和面对面的“杀人”不同,网络“杀人游戏”的参与者没法看到对方的表情、神态、动作,也没法听到声音,玩所有的游戏都靠键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网络“杀人游戏”一般分为两类:“版杀”和“线杀”。

  所谓“版杀”,就是一批玩家在专门的BBS版相聚,通过发帖玩游戏。他们会引入剧情、道具、事件,把游戏变成一部侦探小说。首先,由一名文采不错的玩家撰写游戏背景,设定人物角色和人际关系。

  记者在一个BBS版上看到这样一个“杀人故事”:18个人坐船到某岛屿寻找宝藏,其中,有些人居心叵测,每天晚上“杀害”一名同伴,欲将宝藏独吞;而这些人当中还有几名机智的“侦探”,他们必须努力找出凶手。随后,参与游戏的玩家选定了属于自己的角色,融入到这个虚拟世界中,开始游戏。随着剧情的发展,一部惊险的悬疑杀人小说逐渐走向高潮。到一切真相大白之后,还有专门的写手把游戏过程改写成一部文学作品。

  而“线杀”,则是指一些玩家进入专门的“杀人房间”展开较量。这些“杀人房间”宛如一个个聊天室,互不相识的网友在这里接受电脑随机分配的角色,运用文字展开激战。由于从未谋面,也听不到声音,“线杀”常陷入混乱的局面,让玩家难以推理和判断。玩家也不像现实中“杀人”那般紧张,娱乐性稍打折扣。

  “‘线杀’最大的优势是便捷。”热衷于“线杀”的女玩家“粉色杀手”在网上对记者说,现实中,要聚集十多名玩家或许比较困难,但是网上却轻而易举。每一局“线杀”约为10至20分钟,是许多年轻人痴迷的网络游戏。

  因为“网杀”争吵打架

  在采访中,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的玩家“王者之风”认为,这种游戏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不良的的心理暗示,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欺骗,无论是多么善良的人,一旦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就只能隐瞒自己的身份,不断制造谎言,不择手段地除去身边的威胁者。

  但“版杀”的拥护者、资深玩家“斗血”有不同的看法:“‘版杀’历时较长,一局比赛往往要花去一两周时间。但它比较精致,每一个人都可以展现分析推理和文字表达的才华。”他说正因为如此,他的推理能力和逻辑能力增强不少。

  大三学生小林认为,在本质上,“杀人游戏”就是互相栽赃和陷害,激发谋害他人的快感,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在游戏过程中,人的善良、友谊、信任暂时消失了,而且许多不良影响会从虚拟世界蔓延到现实生活。他班里的几名同学就曾为了“网杀”多次争吵,甚至打起架来。

  家长不怕网恋怕“网杀”

  一些学生家长对这种游戏十分担忧。

  徐女士说,今年上半年就发现读大二的女儿总喜欢在夜里上网,起先是担心女儿是不是网恋了。有一次乘女儿上卫生间的空档,她偷偷跑到电脑屏幕上一看,“唉哟,什么‘今天我要把你五马分尸’‘你要杀了我,我就先杀了你’……”,当时就把徐女士吓得不轻。后来女儿自己坦白,是在网上玩“杀人”。

  徐女士想不通:斯文乖巧的女儿怎么这么“血腥”,喜欢杀来杀去?她劝了女儿很多次,但一到午夜,女儿总还会痴痴地面对屏幕,飞快地敲打键盘,杀得起劲。

  “面对网恋的老问题,整个社会讨论过很多解决的办法,就算女儿这样,我也不怕;可是面对‘网杀’,谁能帮帮我这个母亲?”徐女士无奈地表示。

  张阿姨则担忧地告诉记者,网络“杀人游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也不像现实“杀人俱乐部”那样要支付大量的游戏费用。所以她的儿子一玩就上瘾了,怎么劝也不听。

  更让张阿姨担心的是,年轻好胜的孩子会不会因为“网杀”做出其他现实中“更可怕的事情”?她希望网络管理者能取缔这个游戏项目。

  【专家点评】

  反方严重的犯罪当成游戏不可取

  知名心理学教授张振声认为,“杀人游戏”将最严重的犯罪当成游戏,违背了中国的伦理道德,经常玩这个游戏会上瘾,特别是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差,容易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从而使情绪、认知和行为处于失控状态,比如说游戏中的说谎行为就会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时间久了可能诱发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犯罪学专家王宏玉说,从犯罪学的理论来讲,犯罪是可以模仿和学习的,从法律层面上来讲“杀人游戏”中“杀人”这个字眼就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而且“杀人游戏”中采取的制胜手段,例如撒谎、作伪证、诬告陷害等也是法律上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那么长期沉浸在这种游戏当中,可能会漠视法律。

  正方应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玩游戏

  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孙时进认为,“网络杀人”只不过是一个游戏,关键是看游戏者怎么去对待它。“有人指责这个游戏‘血腥’,它不过是名字有些‘出挑’罢了,在网络上,比它更血腥的电子游戏和影片多的是。”

  孙时进的观点是,游戏本身没有好坏之说。如果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游戏,可以收获良多;反之,则有可能沉溺其中,甚至会有出格的举动。

  【焦点关注】

  一男子迷恋网络“杀人游戏”残杀两女孩

  今年5月底,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发生一起命案,年约10岁的小女孩郭某与女伴被砍死在琼山木材公司宿舍的家里。36小时后该案告破,嫌犯王某迫于法律威严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如实交代了作案经过。

  据王某供述,其父母均是下岗职工。他与死者郭某是表兄妹,由于表妹平时看不起他,对他不友好,他在一个月前就想杀掉她了。他还说外婆也不喜欢他,经常骂他,家里人对他也不友好。因此他起了报复心,想杀死表妹和外婆。但据办案民警透露,王某的供述只是表面原因,据调查,王某经常上网吧玩“杀人游戏”,寻求刺激。最终导致他心理扭曲,进而在生活中以杀人来寻求刺激。

  19岁男子模仿“杀人游戏”捅死发廊老板

  一个19岁的男青年,因沉湎于网络“杀人游戏”,最后竟将网络杀戮“克隆”到现实中,为追逐杀人的“快感”,竟持刀抢劫杀人。

  去年4月1日晚上11时许,重庆江津市白沙镇滨江路205号的“敏敏发廊”发生一起命案,发廊老板余敏被人杀死在发廊内。接到报案,江津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侦技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死者倒在血泊中,其颈部、胸部、背部被双刃锐器连刺6下,墙上到处是血迹。

  民警经过多方调查,查明死者今年38岁,是四川省合江县人,余敏只是死者的化名。这时,一个可疑的身影出现在民警的视线中,陈某,男、19岁、家住江津市白沙镇麻柳湾居2组。后来陈某供认:自己平时以泡网吧来打发时间、麻醉自己,并对网上的“杀人游戏”十分着迷。可他并不满足于虚拟世界中的血腥,为了在现实生活体验到杀人时的快感,他才亲身尝试。

  绘图罗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