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消形仍留神 古韵有新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5:26 新民晚报

  

消形仍留神古韵有新风
消形仍留神古韵有新风
消形仍留神古韵有新风

  本报记者宋铮

  国庆节前夕,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常青教授率助手和各路工程师日夜奋战,终于完成了方浜中路新建筑群设计的最后一次修改。设计图上的“新方浜建筑群”,既不刻意仿古

,也不一味西化,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沪上中国风”。

  用保护性再生手段

  上海市民对老城隍庙和庙前老街感觉亲切。曾经的小河“方浜”,近百年前填河为街,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独具老上海风情。然而时过境迁,今天方浜中路以南,被自成一体的豫园商圈“排斥”,为日新月异的都市建设冷落,早已风貌不再,品质不佳,交通拥堵,杂乱无章。按常青的说法:“这里正日益成为传统与现代城市空间双重挤压下的断裂带。”

  按新的设计方案,将沿方浜中路,在豫园商城和城隍庙南侧,建造一片集两个大型商厦和一个休闲广场为一体的建筑群落。专家认为,用保护性再生的策略和手段,是弥合新旧断裂带的最佳理念。

  于是,设计者努力整合复杂历史脉络与新旧景观要素,做了大量的案头研究和实地考察,最后确定:新老建筑必须互相呼应、关联,要让市民觉得这里依然是一个热热闹闹、楼台相望的街市,渗透出浓厚日常生活气息和民俗文化趣味,要不突兀不生硬地完成这个有意味、有意义的“古今过渡”。

  继承不是简单仿制

  为什么叫“沪上中国风”?常青解释说,这是对中华民族本土现代建筑意象的追求,是有海派意味的中国特色,区别于简单的仿制和照搬。他强调说:“我提的中国风概念,既不是刻意仿古,也不是贴些传统文化的标签(符号),而是要消解古老的形式,把古风民俗的气质神韵表现在现代结构、材料的造型逻辑之中。”虽然新建筑外观部分采用了钢材和玻璃,而非传统的砖木,但新商厦大量采用的红色和取之于老建筑歇山式屋檐意象的顶层造型,还有带着老城厢楼台建筑韵味的整体造型,都传递出传统与现代和谐交融的气息。

  其实,模仿古建筑和营造全新现代建筑都相对简单容易,但“沪上中国风”的设计走了一条较难的“消形留神、古韵新风”之路。

  在变化中留住精髓

  今天的上海人再喜欢过去城隍庙前的方浜老街,也会因为有了新的生活要求和审美趣味,产生新的文化消费向往。常青说,如果我们只是再造一个仿古的豫园商城,那大家肯定会产生视觉疲劳。如果盖起一堆品质低劣的仿古房屋,则更是等而下之。民俗不能搞成庸俗,更不能低俗。继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关键在于是不是紧紧抓住了地域建筑文化的精髓。“沪上中国风”就是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提升,对在变化中留住不变的好东西有所尝试。

  据悉,新概念的方浜新建筑群预计在明年夏天完成一期工程。明年国庆节,上海市民可去实地瞧一瞧品一品:新房子有没有“沪上中国风”这个名字所蕴含的味道?

  街景的新旧过渡(效果图)

  方浜路未来街景(效果图)

  旧校场路未来街景(效果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