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还有多少重度污染企业在检查后“涛声依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18:00 光明网
郑玉超

  作为从事有色金属铅初级冶炼、生产工艺落后的重度污染企业,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徽县有色金属冶炼公司,长年冒着黑烟、超标排放,但每年环保部门检查,都能顺利过关,就这样安然生存了十年之久。长期超标排污的后果,造成了工厂周围400米范围内土壤已全部被污染,导致附近村民铅超标、铅中毒,截至9月13日16时,住院人数已达258人。(《中国青年报》2006年9月15日)

  据透露,十年前该项目审批时,当时的甘肃环境保护研究所为其做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原陇南地区环保局对该项目环评进行了批复,经过这样的运作才使其顺利上马。自1996年建成投产以来,该公司环保设施一直未按环评要求落实,但却能够次次检查、屡屡过关,甚至其所采用的烧结锅炼铅工艺1999年被国家明令淘汰,但2003年企业生产能力由3000吨/年扩建为5000吨/年时,依然未办理环评手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个中原因只有一个,它是县上的重点保护企业,政府既需要它支撑地方门面,又依赖它创造经济效益,即便有点污染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已有好几年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但仍然有个别地方,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容许和放纵一些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发展,而视人民生命健康和地方持续发展于不顾,恐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些地方官员的错误政绩观在作祟,重数量轻质量,眼睛里只看得GDP增长,其他就无关紧要了,经济发展指标远比环境指标重要得多。徽县的这次事件绝对不是个案。

  徽县有色金属冶炼公司安然生存十年,在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的责成督促下,才得到查处。但我们把矛头直指环保监管,笔者认为这只不过是找了只“替罪羊”而已,那些易产生污染、破坏环境的项目、工艺,往往都关乎当地经济发展大计,能给地方带来巨大收益,环保部门无权直接决定它们的命运。真正能够掌握它们命运的还在地方政府。在这样真正“后台老板”的斡旋和“绿灯”保护下,到底还有多少重度污染企业,在检查组一来偃旗息鼓,检查组一走“涛声依旧”呢?徽县有色金属冶炼公司也绝非个案,这样的企业一定不在少数。

  要一声令下喊到底,让真正的绿色GDP落到实处,坚持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这还要依靠正确的干部考核制度。在这方面,北京、广东等地带了个好头,率先在全国实行绿色GDP核算体系与干部考核体系挂钩。显然,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过度追求GDP数字而轻视其质量、忽视人民生命健康的做法和发展观,终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扭转固有的政绩观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健全一整套制度。也惟有如此,那些重度污染企业才能够真正的偃旗息鼓,才能够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放在心上,而转变生产方式、注重纳污排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走全面、协调、可持续之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