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银行向权力者献媚?(宋元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10:06 东方网

  9月19日,媒体上刊出一则消息:中国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个人信用循环贷款业务,其山东、河北等部分分行“下文”规定,级别相当于副处级(含)以上的人员,最高可循环信用贷款30万元。此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为此进行了回应。他指出,个别媒体关于中国银行个人信用循环贷款与职务挂钩的报道是片面不实的,银行不可能也不会简单地把贷款与职位职务联系挂钩。(9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其实,任何对银行贷款业务稍有了解的人都不难看出此类新闻的夸大其词之处。银行在受理个人信用贷款申请时,需要全面审查客户资信情况,包括客户的收入状况、个人信用记录、是否有稳定职业等。职务高低,自然会在银行的考察范围之内。不过,职位、职务只是执行一定事务的位置,并不能完全涵盖和说明职业、个人信用和收入状况,任何一家银行,只要具备最基本的风险意识,都不可能也不会简单地把贷款与职位职务联系挂钩。由此可见,将银行审核的必要条件说成是充分条件,将一厢情愿的业务拓展计划说成是权力与资本的利益联姻,无疑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臆想。

  退一步说,即使银行真的在授信过程中按照官阶不同给予不同的待遇,也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信用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更不是个人的自我评价,而是实实在在的还款能力。试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谁会对别人的大额借款有求必应?谁不会先暗自掂量一下对方的职业稳定程度、资产状况乃至社会地位?西谚有云:“越是有钱的人,越是容易借到钱”,便是世情的最好写照,而银行根据官阶高低决定授信额度的大小,也符合“职务高者收入高”的基本常识。其实,官本位也好,资产本位也好,说到底只是一种社会评价标准,在还没有其他权威标准的情况下,选用哪种标准无可厚非。官位并不必然罪恶,就像金钱并不必然肮脏一样,商家偏爱于谁,关乎利润,无关道德。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谣言是虚假的,但谣言所反映的社会心态却是真实的。面对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公众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和最充分的想象力来揣度其中的利益交换。孔夫子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当社会资源的分配确实因为权力而扭曲时,当一部分公民享受的种种便利是以另一部分公民的被剥夺为代价时,类似新闻的出炉和火爆,也就并不奇怪了。而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显然不是一两次的辟谣就能够实现的。


作者:宋元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