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令人惋惜的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14:46 四川在线

  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案终以富士康撤诉、双方握手言和的完美结局收场。然而对于公众来说,这恐怕不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

  富士康与第一财经双方发表的声明中,相互说了一通恭维话,却回避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富士康头上那顶“血汗工厂”的帽子是否合适。

  第一财经《机器罚站12小时》的文章至今犹言在耳,且看文中最精彩的一段:

  “在富士康深圳龙华工业园一线作业的,大都是一些20岁上下的青年。他们学历不高,辛苦一个月的报酬大约1000多元。生产线上没有凳子,除了少数员工之外,一般操作工都必须站立工作,连续12小时不停干活。工作完毕后,操作工们还需要留下来开夜会。遇到晚上加班,有些小姑娘吃好饭只能在楼梯上坐一下,然后进入生产车间直到第二天清晨。如果谁在楼梯上躺着睡,将被管理人员记过。车间里不允许说话,在公司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假设在车间里设凳子并允许话说,将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富士康员工如此形容他们的生活:‘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装得比孙子乖’。”

  若报导属实,说富士康是“血汗工厂”似乎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有人说,富士康诉第一财经,仿佛是一头狂怒的公牛闯进了一家精美的瓷器店。这家瓷器店里摆放的都是些易碎商品,上面写着:“中国劳工的生存状况”、“媒体环境”、“公共信息畅达状况”,等等。毋须否认,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问题不仅存在,而且日积月累地在积聚、发展、发酵。富士康闯进这家瓷器店,噼噼啪啪的碎裂声子触动了媒体及网民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富士康一下子被放在聚光灯下,成了舆论旋涡的中心,而这些日积月累的矛盾也在瞬间爆发。

  富士康的起诉立案后,国内所有的媒体及网民都对法院的审理翘首以待。当然,他们希望的不仅仅是分清富士康与第一财经的是非,更重要的是希望以这起诉讼案为契机,让新闻报导的若干“游戏规则”得以成立,并且让中国的劳工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因此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这起案件本身,而具有了更为广泛和深远的意义。于是这起诉讼,仿佛就像是武林中一次盛大的“华山论剑”。两大门派的顶级高手在华山顶上过招,不仅是要了结他们之间的恩怨,而且还要以此确定武林中若干重要规则,了断武林许多年的恩怨是非。四面八方的武林人士便成群结队地赶来参加这次空前的盛会,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客栈也为之全都客满。然而就在这场论剑即将开始的时候,双方却刀剑入鞘携手下山了。他们对大家说,“我们不玩了,你们回吧”。

  这如何不让江湖中的武林人士倍感失望?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认为这样的结局却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对有关各方来说都是一个最为理想的、没有输家的结局。

  富士康赢了。平心而论,富士康对劳工的待遇在中国并不算很差,所以为富士康辩护的人士说,既然富士康对劳工那么不人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打破脑袋要挤进富士康?这个问题提得很有道理。在富士康,我们没有看到那些层出不穷的矿难;也没有像我在中央12频道看到的浙江某地的龙头企业那样,大量雇用童工,甚至把这些童工像囚犯一样关起来以防止他们逃跑,直到几名机智的小女孩成功逃脱后,其余的童工才得以被解救;毕竟在富士康的民工每月还有1K多的月薪,这是许多国内企业难以达到的。但在《凯迪论坛》上,我曾看到一篇署名文章,文章说富士康是一家国际性的公司,它与众多的外国公司特别是欧美公司有着业务关系。 富士康不屑受到“中国新闻界的唾弃”,但却需要认真对待境外的大客户。这些大客户根据“供应商行为准则”,把劳工工资、工时等指标作为重要的合作条件。如英国的《星期日邮报》对富士康深圳工厂的一篇报导,曾引起全球关注,还直接引发了苹果公司派出规模庞大的调查团,进驻富士康深圳工厂展开全方位的有关工人待遇的调查。

  外企之所以有这样的举措和关注劳工待遇的习惯,并非出于外国企业家的“优良道德”和“政治觉悟”,而是他们所处的法治和商业环境使然。若非如此,他们将受到本国法律和行业规则的制裁,也将在关注劳工权益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的抵制号召下陷入困境。美国沃尔玛企业曾因没有在连续工作5小时之后,给员工提供足够的用餐与休息时间,被判罚近两亿美元。

  富士康若真要把官司打下去,事情是否能像富士康所希望的那样发展呢?若第一财经的报导不管全部属实还是部分属实,把诉讼坚持下去对富士康都没有好处。所以以和解的方式了结这起纠纷,对富士康来说何尝不是一个理想的结局。

  当然第一财经也赢了。毕竟富士康财大气粗,是一家在全球有影响的、也有着深刻背景的大公司。而那些富士康的劳工呢?第一财经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能从这些劳工那里得到什么?最多只能听到他们说一声廉价的“感谢”(有可能连这个“感谢”也听不到);而与第一财经结怨,却后患无穷,起码要陷入一场旷日持久讼累之中。与富士康和解,从讼累中解脱出来,对第一财经当然也是一个理想的结局。

  当地的政府也赢了。地方的官员需要的是什么?是政绩,是GDP的增长,是招商引资的成绩,是当地的税收收入(至于当地的劳工的生存状况得到了多少改善,可能很难列入干部考核的内容)。而这一切,劳工们能提供吗?绝对不能,能够提供这一切的只有资本。当然也可能有人会说,资本离开劳动哪能创造出价值?这话看似有理,可是别忘了,中国目前的状况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求职市场上僧多粥少,谋求一职相当不易。在中国,缺的是资本而不是劳动力。所以不少地方,对于企业违反劳动法的现象,“有关部门”大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干脆把两只眼全都闭上。因为如果依据“劳动法”要求,大陆企业恐怕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如今富士康与第一财经实现和解,必将有利于招商引资和改善投资环境,当地官员怎么会不暗中窃喜呢。

  当然深圳中院也赢了。若双方不能在庭外握手言和,而是一定要分出胜负,那么深圳中院将处于全国公众的聚光灯下,受理这起棘手的案件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难堪的事情。双方庭外和解,使他们从这起尴尬的陷阱中解脱出来。这对深圳中院来说,何尝又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呢?

  所以富士康与第一财经和解,让富士康赢了,让第一财经赢了,让当地政府赢了,让当地的法院也赢了,因而这确是一个没有输家的完美的理想结局。公众应为这一最理想的结局而欢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