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警惕公共政策的自负消弭人文关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17:20 国际在线

  作者:朱四倍(个人文集)

  《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草案修改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规定,禁止广播电台、电视台在7时至23时播放恐怖、残酷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收听、观看的节目。(《信息时报》9月22日)

  7至23时禁播恐怖残酷节目,是一个看起来充满了对未成年人人文关怀的政策,最起码从政策制定者的愿望来说是如此的。但是政策制定者的人文关怀期望能否达到预期,还与众多因素有关。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有限理性是一种矛盾,并且有限理性难以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证政策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有可能出现政策制定者的愿望与政策施行的结果相反的现象,这在现实中并不少见,不少出发点良好的公共政策,最终不是难以落实,就是南辕北辙。无法否认“7至23时禁播恐怖残酷节目”的人文关怀味道,但是谁来禁止,如何界定恐怖、残酷的界限等问题都是非常模糊的,更何况,“禁止”的效果对未成年人的有益程度,还是一个有待实践检验的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禁止”是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一个有待论证的问题。因此,充满人文关怀的政策能否达到人文关怀的目的,就成了一个未知之数,未成年人能否享受或者愿意享受这种“政策关怀”也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7至23时禁播恐怖残酷节目,据有关人士介绍,这是具有针对性的举措,但是笔者还从中看到了公共政策的自负。近来,充满自负的公共政策不断出笼,如有的地方禁止向乞丐租房,还有的部门规定个人传播视频内容,要领许可证等等,无不散发出公共政策的自负味道。而公共政策的自负姿态与公众期望的善治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并且公共政策的自负很容易引发负面效应,如降低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人文关怀程度等。我们知道,与市场决策相比,公共决策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存在着种种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障碍、制约因素,常常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即使制定了也难以执行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政策效率低下或者失效。如此以来,公共政策就不但不能起到补充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且加剧了市场失灵,会带来更大的资源浪费,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社会灾难。其中,公共政策的自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7至23时禁播恐怖残酷节目,体现了公共决策者的价值观,是一种自负的规定。事实上,对公共政策自负的忧虑,公众从没有放弃过,这是由于所有公共政策遵循一个最本质的共同特征,都是由一个超强制的主体设计出来并强加于共同体,该主体高踞于共同体之上,具有政治意志和实施强制的权力,隐含着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在决策者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就带来了公众对现有公共政策是否自负的忧虑和公共决策能否体现政策的公共性和公平的价值?更何况,在决策过程中,少数的决策精英和无决策权的公众是分离的,决策精英的主要价值观在公共决策中占据垄断和核心地位,由此产生了公共政策的自负可能。这种自负一方面表现为以形式正义掩盖实质上的不正义。如各地举行的“逢听必涨”的听证会以及电信话费调整政策、铁路春运涨价等就是这种表现,另一方面,公共政策的自负又经常不自觉地将法治理解为“用法来治理”,其管理定势是满足管理者的管理便利而置被服务者的麻烦而不顾。7至23时禁播恐怖残酷节目就是这种自负的体现。

  公共政策的自负可能导致公共政策的初衷,因此,应警惕公共政策的自负消弭政策的人文关怀。

  

  审稿:陈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