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20年公交仍是出行“主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06: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到2020年,家家可以有车,但是不是一定要买车呢?昨日公布的《广州城市交通发展纲要(草案)》给市民“提个醒”:202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70%以上,仍是出行的“主角”!广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凌伟宪出席了昨天的论坛。

  根据规划草案,未来广州将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轮渡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保证市民坐公交可以40~45分钟以内一次

贯穿市区,“有车一族”从重点发展区进入高快速路网络不超过10分钟,其他地区进入高快速路网不超过20分钟;进入高快速路网后,中心城区至广佛都市圈其他地区不超过1小时,至大珠三角主要城市不超过2小时。

  专题撰文/记者倪明、陈穗华、李婧

  实习生何志萍 通讯员董福强、冯卫南、唐晓玲、陈国清

  公布的纲要提出十大交通发展战略——

  (一)强化区域交通设施

  巩固广州在全国三大航空枢纽中的地位,最终建成亚太地区大型复合式航空枢纽。构筑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络中心,珠三角公路客货运输枢纽,实现珠三角2小时生活圈。

  (二)完善城市路网体系

  打造机动车交通时空圈,保证重点发展区、重要节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10分钟,其他地区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20分钟。

  (三)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内三层、外三层”轨道交通线网将成为公共交通的“主力”:到2010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250公里左右,内环路以内轨道交通站点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60%以上。

  (四)公交40~45分钟内贯穿市区。

  201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客运机动化出行的65%以上,2020年占70%以上。沿珠江航道设置水上快速巴士。建设36个轨道换乘枢纽,新增55公里公交专用道。

  (五)提升客运枢纽设施

  依托航空、铁路资源,建设新机场、铁路新客站、广州火车站和广州东站4大一级客运枢纽。

  (六)中心区货运站场迁到城区边

  建设空港、黄埔、南沙三大国际物流园区以及花都、白云、增城、番禺、芳村五大区域物流园区,建设白云、大朗、沙太、长安、黄埔集装箱、市桥、从化、增城8大综合性货运站。

  (七)新增25万个小汽车停车位

  2005年底广州市新七区合法标准泊位达到22万个。规划到2010年,十区(中心组团)新增小汽车停车位25万个,小汽车停车位总数达到53万个。

  (八)行人过街更安全舒适

  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完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设施。2010年前,规划新建立体过街设施60余处,提高过街安全性。

  (九)内环路内所有路口均有自动信号灯

  到2010年,完成全市90%定型通车路口的标志标线设置和信号管理;内环路内所有路口均纳入交通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

  (十)亚运期间运动员30分钟内到赛馆

  市区观众到达市区范围内的场馆出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

  焦点答疑

  广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快速公交系统具有大容量、速度快、公交地铁化的特点和优势设立快速公交系统,一般是走在地铁走廊没覆盖的地方填补‘空白’。”

  根据预测,2010年广州市区机动车的拥有量将达到170万辆,考虑到广州的路网容纳能力,争取中心组团机动车出行量控制在每天400万车次以内。在私家车方面,或许会考虑像其他一些城市一样,开征区域拥堵收费、开辟快速公交系统。

  每年10个月宜单车出行

  在轨道交通和汽车快速发展的大城市中是否意味着自行车和步行系统的衰落?昨天,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他表示50%的出行人群使用公共交通工具,20%的人群出行使用自行车道以及便利的步行系统,这样的公共交通工具使用比例是绿色城市的典型。

  仇保兴表示,广州每年起码有10个月的时间适合以自行车出行,希望广州以后能在公园、居民小区、商业中心都开辟自行车区。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目前中国的公共交通在管理上普遍面临着路线分布不均衡,主干道重复系数过高;快慢不分,主次不分;准点率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仇保兴透露: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解决交通中的能源节约和交通污染的问题。中国将通过条例保障公共交通的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