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30%还是70%:一个很耐思量的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08:04 大河网-大河报

  “市长不应只考虑去改善30%有车族的生活,而是要为占人口70%的无车市民做些什么。”在9月21日召开的“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成立50周年庆典大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如是观点。(9月21日新华社)

  城市规划建设到底是为30%还是为70%,这的确是个很耐思量的问题。城市是大家的城市,既不专属于穷人,也不专属于富人,因此,城市为多数人的利益考虑,给多数人提

供生活和发展的便利,无疑是比较符合道义要求的。但实际上,如同跑步时如果照顾到大多数就必然会减慢速度一样,城市规划建设如果为多数人考虑,往往就意味着与“效率”、“赶超”和“招商引资”等需要不相符合。所以正在普遍发生的情况是:许多城市规划建设照顾的只是30%——甚至更少,只是20%、10%群体的利益。

  这种局面之所以形成,大概有四种可能的原因:一是确实为了城市更漂亮;二是为了“招商引资”;三是某些决策者有对项目的偏好;但最关键的原因当是:“30%”虽然在人数上是少数,但在对经济和政治资源的掌握上却是绝对的“多数”,他们的话语权要远远超过人数占优的“70%”。换言之,在决策者中,为“70%”的多数派代言者太少。

  一些城市之所以对街道整洁和机动车道交通顺畅有近乎病态的追求,从而对小摊贩非常严苛,对低收入的暂住人口处处设障,对乞丐必欲驱之而后快,经常要求被拆迁者“服从大局”……原因都在于此。仇保兴在此次会议上特别指出:世界上任何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都没有我们一些地方领导所喜欢的大广场、宽马路、庞大的纪念碑式的建筑;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贪大求洋、大拆大建倾向,是城市的“自我毁灭机制”。

  为什么城市纷纷贪大求洋、大拆大建、不惜“自我毁灭”?原因就在于这些城市的决策者,并不是为70%考虑的。由此出发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有些城市越建越漂亮,单从一些顶级建筑设施水平上看已经飞速“与国际化接轨”,但同时却又让人感觉越来越“不宜居”。

  作为富人,其肯定愿意所在城市处处都是星级酒店、高级夜总会、优雅的剧场和高档的购物中心,郊外则有漂亮的高尔夫球场,机动车道宽敞畅达。而作为穷人,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如果倾其所有也不够买一件衣物,也舍不得去购一张门票、吃一顿便餐或打一场保龄球,则生活于这样的城市显然是痛苦的。但有不少城市,现在就正陷于这样的怪圈:机动车道越来越宽,自行车道越来越窄,连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也越来越倾向于机动车;高档住宅楼、高档娱乐设施等越来越多,“30%”的富人越来越方便,一见欢心,“70%”的穷人却连个散心的低档影院、茶楼也难以找到。

  这种“嫌贫爱富”的公共政策,并不只是让城市成为漂亮的空壳,甚至蹈入“自毁”的险途,而且还有着更多、更深远的影响。譬如,为什么穷人与富人的隔阂日深、所谓“仇富”情结越来越难消弭?细究起来,与公共政策这种“嫌贫爱富”的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对“70%”的穷人来说,来自于富人财富的压力或许不是真正可怕的,但来自于公共政策的歧视却会让他们刻骨铭心,而且还无可奈何。

  □郭之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