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泸定桥上谱写的壮丽诗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08:05 大河网-大河报

  

泸定桥上谱写的壮丽诗篇
核心提示

  东距四川省会成都300公里,北离情歌故里康定50公里,有一片广袤、古老而充满神奇色彩的美丽土地。这里,巍巍二郎山万丈耸立,蜿蜒大渡河奔腾不息,日夜见证着岁月沧桑。青山绿水间,一个名为泸定的小城,因70多年前红军长征途中飞夺铁索桥的壮举而蜚声中外。

  2006年9月的泸定,安静祥和,游人如织。灿烂秋阳里,修缮一新的泸定桥迎接着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

  街坊邻居拆门板帮红军

  “娃儿,你是记者啊?好好,我就喜欢给你们摆龙门阵噻。”86岁的李国秀老人操着浓重的四川方言,把记者迎进家门。

  9月4日上午,大渡河畔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在泸定县委宣传部干事小庞的带领下,记者踏过摇摇晃晃的泸定桥,去拜访住在桥西的李国秀老人。小庞说,李国秀老人是当地唯一健在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见证者,“几乎所有来泸定的记者都要和老人聊聊”。

  李国秀老人身板硬朗,精神很好。“我是土生土长的泸定人,红军过来那年啊,我十五岁,他们是从桥西边的山上下来的,好多娃娃啊,衣服很破,有的还光着膀子。”李国秀说,红军夺桥那天下午,她被枪炮声惊醒,跑去一看,河西街上都是红军,河上子弹乱飞。她赶紧回家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听见有人敲门:“老乡,请开开门,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救穷人的。”李国秀非常害怕,当时她家正卖花生、凉粉,生怕别人抢东西,藏在床下一动也不敢动。

  又过了一阵,李国秀听到外面有人喊:“不得了啊,桥板抽了,人掉河里了。”等枪声稀疏下来,李国秀才和家人来到桥西头,发现桥边都是红军,铁索上的木板已经被毁。“看红军不打老百姓,地里的庄稼还好好的,就觉得红军肯定是好队伍。看见红军要过桥,许多街坊邻居拆掉自家的门板,送到了桥西头。”

  说到激动处,李国秀老人不停地用衣袖擦去眼角的泪水:“桥东头那些国民党兵好坏噻,他们抢粮食,拉壮丁。红军买东西都给钱,老百姓好欢喜哦。”她说,那天她家也拆掉了4块门板给红军。当天,红军打了胜仗后,队伍从桥上过了7天7夜。“红军人太多了,桥窄过得慢,乡亲们就找来船把他们运到东岸。”在李国秀老人的记忆里,那几天她非常忙碌,和姐妹们连夜为红军战士缝衣裳,做鞋子。

  李国秀老人共有5个子女,现在的生活很安逸。“共产党好噻,给我修了老房子,让我过上了好日子。”老人笑容满面,朴实的话语说起来既自然又亲切。

  中午的阳光洒在曲折狭窄的巷道里,李国秀老人走上西桥头,眯着眼看着对岸林立的楼房,长长舒了一口气:“泸定越变越好看噻!”看见老人过桥,几个乡亲连忙上前搀扶。不料老人执意不肯,跺着小脚,爽朗大笑:“瞧瞧这桥修得多结实,我自己能过……”(如图)

  昼夜急行军创造军事奇迹

  站在101.67米长、3米宽的泸定桥上,抚摸着13根碗口粗的铁链,俯瞰脚下湍流奔腾的大渡河,记者感到阵阵眩晕。“大渡桥横铁索寒”,70多年前红军飞夺天险的壮举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也让泸定桥名扬中外——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在川黔滇三角地带“剿灭红军”的计划。在中央红军赶往大渡河的途中,蒋介石命令部队空投印着“大渡河是红军的覆灭之地”、“让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传单。1935年5月27日,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奉命率部抢占泸定桥。泸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英介绍,红四团昼夜急行军,最终于5月29日早上6时,抢在敌人增援部队到来之前赶到了泸定桥西桥头。

  “红军昼夜行程240公里,创造了世界陆军徒步行军纪录。”刘英说,红军创造的这个军事奇迹,让众多来泸定采访的记者震撼不已。

  据记载,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因军事需要及藏汉贸易方便,下旨修建泸定铁索桥,并御笔题写桥名“泸定桥”,意为骚乱已平,泸河已经安定。泸定桥桥身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九根,扶手四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77节铁环相扣,均由熟铁锻造,共重21吨左右。泸定桥自建成以来一直以军事要塞和藏汉交流的重要通道著称,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

  既为军事要塞,敌人必定重兵把守。来不及补给且没有退路的红军将士们深知,一场恶战就在眼前……

  22名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

  “夹竹桃花鲜红似火,马铃薯花雪白一片,蜜蜂成群地飞来飞去,山坡上粉色的杜鹃正在怒放。”这是原《纽约时报》副总编辑、作家索尔兹伯里在他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描绘的他在泸定看到的动人景致。

  行走在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仅1万多人的泸定县城,“长征大道”、“成武路”等记录着红色历史的路名,遍布县城的53个街巷。

  在长征大道广场,矗立着一座“铁索军魂”大型雕像,李友林、王海云、廖大珠、刘梓华、刘金山……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的面容永远被镌刻在褚红色的山石上。

  关于飞夺泸定桥,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室原研究员张子申的描述非常详尽:战士们赶到时,敌人已经由桥西向桥东把桥板基本上拆去了。我军决定由第二连22名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连长廖大珠任队长……22名勇士每人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间缠满手榴弹,蓄势待发。下午4时整,黄开湘下达命令,总攻开始,全团的司号员一起吹响冲锋号,我军战士们高喊“杀!杀”冲向铁索桥。冒着敌人射出的子弹,有的匍匐前进,有的铺设桥板,有的随后跟进……在勇士们快到东桥头时,敌人纵火,廖大珠第一个冲进火海,紧接着,刘金山、刘梓华等战士陆续冲进火海……两个小时后,他们消灭了桥头堡的敌人,又冲向泸定城,并在后续部队的协助下,击溃了敌军1个团。当晚7时,红四团完全占领泸定城。

  原泸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筹建人之一的王永模告诉记者:“当年22个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时,铁桥刚刚完成大修3个月,牢实得很。红军飞夺泸定桥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篇章。“

  建设泸定咱里大桥的河南人

  鳞次栉比的楼房,洁净平坦的马路,悠闲欢乐的人们——在泸定,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景象如此和谐安康。

  每天傍晚,男女老幼都会聚集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前的广场上,和着悠扬的藏曲跳起“锅庄”(一种集体藏族舞蹈),幸福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70岁的退休中学教师陈启禄对记者说,他是泸定人,原先在甘孜州(泸定县归属甘孜)理塘县教学。“现在交通好了,我每年都要出去旅游,正计划今年去河南开封、洛阳呢。”他说,他的同事中就有河南人,工作勤恳,为人真诚,“他家都安在这里了,把自己的一辈子都交给了甘孜的教育事业”。

  其实,陈启禄不知道,为当地建设出力流汗的河南人不只是他的同事,正在修建泸定水电站咱里大桥的建设者们,同样来自河南。

  “我们经常去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参观。”9月6日下午,泸定水电站咱里大桥工地,36岁的项目经理郭佳一见到记者,不提他们的施工情况,先介绍起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我们为能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建造工程深感荣幸,咱河南人干得不错,拿了不少优质奖呢。”他说。

  跨越大渡河两岸的咱里大桥施工工地一派繁忙。工人们说,他们都是当地被招的天工(指按天数结算工钱的打工者)。“工程领导都是河南的,河南人技术过关,好聪明噻。”几个工人笑着说。

  郭佳是沈丘人,2005年12月份,他带领18名河南籍工程技术人员进驻泸定水电站咱里大桥工地,奋战在大渡河畔。“我们单位是成都峰杰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时宝杰是项城的。公司成立10多年来,在大西南主要承接路桥、隧道等重、难、险工程,每样活都干得很漂亮。”郭佳介绍说,他们正在修建的咱里大桥全长近5公里,工程完工后,318国道将从两公里远的彩虹桥上绕道咱里大桥,保证进出泸定的交通顺畅。“工程预计今年10月底竣工,修整后今年年底通车肯定没问题。”

  “我们现在又中标了甘肃嘉峪关水电站工程,今年春节就要提前进场准备了。”郭佳话语里掩饰不住自豪,“工地上的河南老乡个个都有真功夫,厉害着哩。来泸定的河南游客听说我们在大渡河干工程,有的还专门跑来慰问……”

  的确,红色如今已经成为泸定最鲜明的颜色。据泸定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泸定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去年游客达到了15万人次,仅门票一项收入就达到了100万元。

  “城市建设、水电开发、旅游发展是泸定经济的重头戏。2005年,泸定的国民生产总值有3.7亿多元。这里有河南建设者的功劳,我们感谢他们。”刘英说,她熟悉领衔咱里大桥工程的河南施工队伍,就如同熟悉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们一样……

  □特派记者孟冉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