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单车+公交让广州“慢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08:28 南方新闻网

  单车+公交让广州“慢行”

  广州城市交通发展纲要指出,未来要优先发展公交车、推广自行车、控制小汽车出行

  2006广州城市交通论坛

  本报讯(记者方夷敏罗斯丁实习生康殷通讯员董福强冯卫南)禁摩之后,您将主要选择哪种方式出行:公交车、自行车、出租车,还是小汽车呢?昨日,由广州市规划局主办的城市交通论坛开幕。会上公布了《广州城市交通发展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未来广州要发展“慢行交通”战略,即鼓励发展“自行车+公交车”的模式,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轮渡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推广自行车,并根据道路和停车场空间规划小汽车容量。

  次干道开设自行车专用道

  昨日出炉的2005年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显示,目前广州自行车使用率锐减,这主要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些道路限制措施所致。未来几年中,这种情况将发生转变。广州市规划局局长潘安在论坛上指出,“要发挥步行和自行车作为地区内部短途接驳交通的作用”。

  《纲要》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自行车+公交车”出行模式,改善自行车停车条件,完善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衔接,在城市主要商业地区和居住中心,推广实施“交通慢行区”政策,新建道路规划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结合设置。市规划局副局长周鹤龙进一步解释了这点:“主干道尽量满足,但次干道还是考虑自行车发展需要。”

  周鹤龙介绍,目前新区对自行车道建设比较重视,老区是结合人行道满足自行车需要。但他表示,自行车道不可能覆盖全市道路,如快捷道设置自行车道就不是很合理,“自行车需要的道路也要有明细分工”。

  或推快速公交与地铁互补

  潘安在论坛上明确表示,在广州交通发展规划中,将落实公交优先措施,将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中长距离公交出行向轨道交通转移。因此,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全面实行公交优先;外围城区主要干道公交优先。

  同时,广州还将推进轨道换乘设施和公交站场设施建设。根据制定的目标,201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客运机动化出行的65%以上,2020年占70%以上;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客运承担比例增加到2010年的1:2.5,2020年的1:1;中心城区公共汽、电车高峰小时平均运营速度15公里以上;往返城市中心区的出行时间市区控制在40-45分钟以内,郊区在60分钟以内;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建成区大于50%,中心城区大于70%。

  除了普通公交外,广州还计划推行BRT系统,即快速公交。周鹤龙介绍,快速公交实行公交通行优先车道,大站快车,并提供独立路权,使公交效率提升,与地铁互补并实现票价定价地铁化。

  潘安还指出,水上客运也是公共交通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强调,要充分利用广州内河航道资源发展水上客运,合理调整客运航线,沿珠江航道设置水上快速巴士。周鹤龙补充说,根据初步思路,广州可通过已经建成的水上码头和日后规划的码头共同构建广州的水上交通系统。

  小汽车引导分流至公共交通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中提出了小汽车引导发展政策,坚持对其采用引导分流至公共交通的原则。尤其是在短途交通方面,“围绕地铁站点、客运枢纽设施以及周边道路建设,发展相应的自行车网络,方便短距离公交换乘,减少小汽车出行。”

  这是否意味着广州将限制私家车?对此问题周鹤龙表示,汽车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标志和趋势之一,“简单地控制市民不准买汽车是行不通的,但广州提出优先发展公交系统,从道路设置、停车场方面都会偏向于公交系统,在这样的趋势下,市民不得不根据实际考虑是否买车。”

  周鹤龙介绍,广州现有机动车170万辆,其中小汽车50万辆,发展交通必须考虑城市路网的空间和容纳能力,而《纲要》已明确提出,2010广州市区小汽车容纳量170万辆,2020达到250万辆,这已经考虑了广州未来的停车空间和路网的情况。

  《纲要》指出,2010年后车辆从市域范围各重点地带10分钟内可进高快速路网

  内环路周边500米内可搭地铁

  本报讯2010年后,车辆从广州市域范围的各重点发展区、重要节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系统不超过10分钟,由任何一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系统不超过20分钟……根据《纲要》,到了2010年亚运会时,广州将建成1670公里、以城市高,快速路系统为骨架的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届时,广州市区道路网络系统能够容纳170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2020年扩容至250万辆机动车容量。

  轨道交通线站点超过300个

  到2010年,广州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200公里以上,内环路以内轨道交通按500米服务半径规划建设站点,覆盖率达60%以上。到2020年,将再增加20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线网总长达400公里,将承担公共交通客流的60%,中心区实现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交通模式。

  届时,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总里程超过800公里,站点超过300个,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1小时”轨道交通出行圈。

  实现珠三角两小时生活圈

  为了使广州市域的道路更加畅达,《纲要》规划构筑以广州为中心的“三环、十二射、四横四纵”高速公路网络,实现珠三角2小时生活圈。新建广佛二线通道,增加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跨海通道,加强广佛、港深、珠澳三大都市圈城镇群之间的紧密联系。2010年客运量将达到4.64亿人次,货运量2.2亿吨。

  同时,构建覆盖全市、辐射珠三角、连接国内的开放式高等级路网系统,保证重点发展区、重要节点进入高快速路网系统不超过10分钟,其他地区进入高快速路网络系统不超过20分钟;进入高快速路网系统后,中心城区至广佛都市圈其他地区不超过1小时,至大珠三角主要城市不超过两小时。

  改建窖口客运站和广州北站

  依托航空、铁路资源,规划部门正计划建设新机场、铁路新客站、广州火车站和广州东站4大一级客运枢纽。推进中长途客运出行的分区服务,规划建设嘉禾客运站等14个二级客运枢纽。结合公交总站及轨道交通站点,完善三级客运枢纽布局。依靠轨道交通站点,在城区边缘位置规划建设汉溪、嘉禾等11个停车换乘枢纽,截流外来交通,减轻中心区交通压力。

  2010年前,改建窖口客运站和广州北站,新建庆盛客运站、嘉禾客运站、南沙客运站、新塘客运站、荔城客运站、从化客运站、开发区客运站等。

  小汽车停车位满足比例达62%

  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边停车为必要补充的停车格局。

  到2010年,市区新增小汽车停车位25万个,小汽车停车位总数达到53万个,小汽车停车位满足比例为62%。规划部门建议相关部门提高住宅区停车配建标准,实行区域差别供应政策,城市中心区实行停车泊位适度从紧的供应政策,中心城区外围实施停车泊位按需充分供应的政策。

  城市中心区货场或都关闭

  构建三主一辅的铁路客运枢纽布局,成为全国铁路四大主枢纽之一。积极构筑由7条主要铁路、两条联络线、4个客运站和大型铁路综合货站组成的广州铁路枢纽,形成“客在内、货在外”的枢纽运输格局。2010年,广州铁路枢纽货运量将达到1.12亿吨,客运量7700万人次。

  加快推进武广客运专线、广深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建设。改造现有广州站、广州东站和广州北站,形成“三主一辅”的客运枢纽格局;以军田或大田大型货场和集装箱中心站为龙头,关闭广州南、广州西、石牌、棠溪、石围塘等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货场,整合其他货场功能,调整枢纽货运布局,提高铁路货运服务水平。

  声音

  两院院士周干峙

  电动车没必要限

  不要限制电动自行车!它是一种健康的、节能的环保交通工具……小型电动自行车的样车已研制出了,像带一个行李包一样可折叠带着上公交工具,适合中短距离,可为出行者在公交工具与住址或目的地之间带来便利。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驾车买菜是浪费

  除了两个月份的温度比较高之外,广州市的天气适宜骑自行车,可以在商业中心、居民住宅小区等开辟自行车专用道,方便市民……买一点菜也要驾车,这是一种浪费,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自行车道、人行道都应该是人性化城市追求的目标。

  调查

  七成私家车主反对收“拥挤费”

  本报讯昨日公布的《2005年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显示,广州市出行时间呈“双峰”形状分布;出行率有所增加,城市出行总量明显增大,2005年,广州市原八区居民每日出行次数达到2.68次(不含6岁以下),机动出行已成为主方式。上班(18%)是最主要的出行目的,但与生活购物(17.4%)相比已不占优势。

  调查显示,摩托、私家小汽车等个体机动交通已经代替了传统的自行车交通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机动出行已成为主方式,达到54%,机动化出行开始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旋律。在机动化方式中,公交方式占有一定的优势,出行量超过了60%。

  全日出行时变系数趋于平均。2005年的早高峰降低了6个百分点,只有16%。广州市的空间分布特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珠江两岸、旧城区与天河区、旧城区与白云区的区间出行明显加强。

  调查数据反映出广州市未来五年的私人小汽车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八成多的居民从家或者单位到公交站的步行时间在10分钟之内,五成多的市民上班最大能接受乘坐公交时间为15-30分钟之内、乘坐公交车花费的时间在30分钟内。

  对于禁摩后的交通方式取向,摩托车主可能选择最多的几种交通方式是:公共汽车,约50.1%;自行车,约18.3%;私人小汽车,约17%;步行,约8.5%。近七成被调查的私家车主反对征收道路拥挤费。

  A06、A08版

  采写:本报记者方夷敏罗斯丁王海军陈实王卫国马羽飞实习生康殷通讯员董福强冯卫南

  摄影:本报记者李向新实习生陈旭鸿摄

  图:

  广州市规划局长潘安在城市交通论坛发布会上回答记者的提问。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