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乡镇“买税”的危害岂止是政绩虚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08:36 大众网-大众日报

  GDP可能掺假,但税收可得拿出真金白银来,因此有些领导就说税收更能反映出真实政绩。问题是真金白银确实假不了,可它打哪儿来却大有说头。新华社记者不久前在中西部一些乡镇调查时发现,有的经济欠发达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获得税收返还,以及营造所谓的政绩,竟以回扣、返点等“优惠政策”从外地买税充账。(9月21日《新京报》)

  所谓“买税”就是用乡镇政府自定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纳税人在本乡镇交税。

比如某税种的法定税率为5%,有一个乡镇政府向纳税人许诺在本乡镇只需交3%,“交易”就能达成;但该乡镇上缴税款时仍须遵循5%的法定税率,这样,其中2%的差额就形成乡镇政府“买税”的价格,打入乡镇政府的征税成本。

  如此来看,征税一方的乡镇政府显然吃亏了,但这些乡镇的官员却乐此不疲。“买税”甚至成了某些乡镇官员的主要任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西部乡镇买税问题的普遍存在?对记者的提问,接受采访的乡镇干部几乎异口同声:“全是高指标给逼的”。为什么上级指标总是过高,为什么基层总要想方设法完成,道理简单:关乎政绩,关乎位置。可想而知,在一个经济落后,税源短缺,征税困难,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又远远不够的地区,为了保证预算计划落实,满足政府运转需要,尤其是面对税收的“一票否决”,向税源富裕地区买税也不失为一个应急招数。

  但靠“买税”完成任务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干扰了税收征管秩序,造成国家税收收入流失,还会把乡级财政收入转到个人手中,助长了严重的腐败,它把乡级财政严重贫血的身体吸得更光,使得穷乡更穷,恶性循环加剧。因为“买税”虽然能填补乡镇政府眼前的任务窟窿,但“买税”价格却形成了乡镇政府的未来债务。将完成税收增长任务作为凌驾一切的中心工作,令一些乡镇领导把心思放在完成税款任务后的超额奖励上,必然无心也无暇在实现政府自身职能转变,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多下工夫,造成农村干群关系日益疏远。

  认识到买税的危害性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要把维护财政收入的真实性,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来真抓实干。挤压基层税收“水分”关键是要根据乡镇经济发展实际水平实行“按实征收”,因此必须逐步改变乡镇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政绩考核不能从根本上走出误区,各级工作人员的花样就会层出不穷。如果政府把财政收入增长率作为考核下级政绩的重要指标,并将此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下级一定会在提高财政收入增长率上动足脑筋。

  从大环境来看,还必须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乡镇政府履行基本职能的财政需要。同时,不断优化税收征管环境,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执行属地征管规定,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杜绝税收的地区间非法转移,堵塞税收征管的漏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