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多一点诗性情怀少一些功利焦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12:00 光明网
王呈伟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哈尔米德有一天忽见老师腆着发福了的肚皮翩翩起舞。他吓一大跳,然后就觉悟了:这才是真实的苏格拉底,多么自如惬意!于是回家也学着摆动手脚,让体魄和心智一块儿得到锻炼,学习老师从容的生活态度。这让我们感触颇深,从教育的长远目标来看,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这才是从事教育的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无独有偶,在《论语?述而》中有类似的记载:“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说的是孔子在家闲居,衣冠整齐,容貌舒展安详,脸色显出和悦轻松的样子

。“申申夭夭”的诗意生活确也让孔子的后人无比欣羡,但是,孔子的学生中到底有多少人达到从容的境界,书上没有记载,这或者就是我们民族永远的遗憾。

  现在这种遗憾被夸大了,如今的施教者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把学生弄得紧张兮兮,苦不堪言;而自己也疲惫不堪,整天搅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摆出竞争的架势,惶惶不可终日。这种极为不和谐的氛围确实是教育的错位。试想,人们平时的交往尚且是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何以到了教育的层面,面对孩子传道授业解惑时,就把师生的关系弄得如此紧张,要在焦虑中度过每一天呢?倘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把孩子的快乐和奖励与荣誉连在一起,可一旦我们的学生离开了学校,走上了靠自己独立生活的社会,没有了奖励和荣誉的诱惑,那么孩子的生活中还会有快乐吗?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大问题。我们不能让孩子为了学得一点知识和技能而耗掉享受生活快乐的生命细胞。不管什么时代,无论哪一个民族,人们所从事的教育都不是把圣堂听得的乐音,变成地上励志的口号;把天上梦幻般的彩虹变成使人奋进的教鞭。这是对教育的曲解和误读。或许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认真审视他们走过来的路,会说我们剥夺了他们享受真正教育的权利。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日志中就应该多一些诗性张扬,少一点功利焦虑。

  君不见,在备战中考或高考的日子里,有些教师就像《祝福》中的柳妈拿出煞有介事的本领夸大着压力,又像鲁四老爷用条条框框的家法桎梏着学生的天性,最后是四婶的那一嗓子断喝“你放着吧,祥林嫂!”让学生应有的想象和全部的灵感蒸发。试问,在孩子们的心里,还有多少师道尊严在教师们的身上传承?毋庸讳言,一个没有教师诗性情怀的时代,是没有孩子的灵气和创造力可言的;施教者的身上有多少诗意和从容,就会有孩子们的多少生动和活力!这才是我们教育者们所追求的教育景观。可现实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成了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仍要奋力拉磨的苦力。

  而今在《百家讲坛》里品三国的易中天很吸引人。若按教学要求,他的讲堂没有双边活动,典型的“一言堂”,是很不受欢迎的一种讲课方式;但是观众听来却丝毫没有厌烦。这就说明一个道理:真正的创新是思想生命的时代解读和文化内容的深入浅出,而非形式上的热闹和取宠。易教授能让书中的人物在现实中活过来,让他们贴近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能让生活在今天的人走进古人的生活。这样的沟通就让听者和讲者都有了一个思想上交流的平台,而这种思想上的互动正体现了传授者的诗意和大气。

  反观我们的教育过程,确实在某些方面忽略了学生生命的灵动和孩子成长中该有的从容。只注重结果的急功近利影响了我们基础教育长远目标的达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愿我们的民族百年教育,在教育者身上多展现一些诗意情怀,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多收获一些笑容和灵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