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冰砭恶行 人道之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08:50 南方新闻网

  冰砭恶行人道之兄

  廖冰兄辞世享年91岁,20年前遗嘱要求不搞追悼会

  廖冰兄逝世

  我觉得享受等于受罪,我在投胎之前就同阎罗王签了约:一生不准享受,只准劳碌做牛马,不做物质贵族,也不做精神贵族。

  ——廖冰兄

  “从房到厅、从厅到房”——廖冰兄在晚年的日记中,这样记录自己每一天的生命轨迹。

  这一轨迹,在2006年9月22日21时40分,戛然而止。91岁的廖冰兄老人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因并发肺部感染医治无效去世。

  家人建议弃追悼会办公益活动

  廖老的灵堂设在人民北路廖冰兄家中的大厅。

  一头银发、交叉着手、脸上绽放着温暖的笑容——这幅廖老上世纪90年代在广州市少年宫榕树下的留影,成了他的遗像。

  “皂白青红神犀妖镜嬉笑怒骂苦口婆心”——遗像旁悬挂着廖老的师辈、著名书法家何绍甲送给廖老的一副对联。

  廖老的女儿廖陵儿说,这是廖老生前最喜欢的一副对联,他尤爱“怒骂”与“苦口婆心”两个词——既有斗士的气势,又有苦口劝善、传道的意思,很符合他的作风。

  记者昨日一早赶到廖家时,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默默在梁老遗像前上香、鞠躬,送上一朵朵素洁的菊花和白玫瑰。不知是谁,悄悄在灵桌上放了一包糖果——廖老晚年时几乎每天都要含上几颗糖。

  广东省文联主席刘斯奋正在新疆出差,他致电陵儿:廖老不是普通人,要给他办一个高规格的追悼会。

  陵儿解释说:父亲20年前在一篇《预立遗嘱放言》中就说“千万别开追悼会,也不要搞什么遗体告别”。老人在病中也一再向家人强调这两条。

  陵儿进一步说:做个大的公益活动,就是对我父亲最好的纪念。

  广州市少年宫将在9月28日(周四)举行“冰砭恶行,人道之兄”的纪念展。展览同时作为追思会,届时将在182把白伞上喷印廖冰兄的画作。

  昏迷入院一整月

  廖老一个月前(8月22日)突然昏迷,送进医院。

  照顾廖老长达13年的黄巧燕(阿燕)回想起那一日的情形,忍不住潸然泪下。

  阿燕说,8月22日那天,廖老的饮食起居和平时无异:早上10时许起床,看了一会报纸电视。早餐是牛奶、麦片、鸡蛋和面包;中午,儿媳妇过来跟廖老一起吃饭,他吃了煮得很软的番茄煮蛋、青菜和一碗白饭;饭后,阿燕扶着他在房间里走了一圈。在这一天里,廖老抽了四次烟、吃了四块黑色的糖。

  9时许,廖老吃了几片杨桃。之后,像往常一样,他坐在卧室的小书桌前,在阿燕的帮助下,用颤抖的手,记下以上细节。

  大概11时许,廖老突然停下,头慢慢地向右歪,眼睛斜望着左上方。坐在一边的阿燕发现不对劲,她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头,没有反应。

  学过急救知识的阿燕,马上拿出放在桌角的“保心安油”,为廖老搓太阳穴、人中等部位。见老人仍没反应,阿燕立即打了急救电话,通知廖老的家属。

  这一天日记的最后一句是家人后来补上去的:“12点半昏迷,打120到市一”。

  廖陵儿说,父亲一直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以前写自己的经历、思想;生病之后,他的日记,更多的是记录琐碎的生活细节:几点几分漱口、刷牙、洗面;几点几分吸烟;甚至包括谁倒烟灰缸、谁来看望他、吃了什么水果……

  廖老2004年患病之前的日记中,“头胀”、“手抖”是最频繁出现的字眼。日记中还粘贴一些关于他,以及贫困患病人物的剪报;2005年的日记中,廖老在出现“屙屎”的字眼下画上红线,还在扉页上幽自己一默:“这日记簿应该名为廖冰兄屎史”。

  廖陵儿说:日记是廖老工作的延续。

  每次清醒都念“回家、回家”

  廖老的老友、广州艺术博物院的梁小贞叹息,廖老的离去,是他人生最后一次幽默。他生前一直表示不愿意做抢救手术。家属们好不容易决定听从医生的意见,签字做抢救手术时,廖老却悄悄地走了……

  在女儿眼中,父亲晚年越来越像个“小孩”——90岁时,有人祝廖老长寿。他很生气:“长寿不干事,活着有什么用,不如早点死掉。”父亲常说:“没有工作不行!没有工作,不如早点去死,不要留着害人。”

  廖老最不喜欢看病住院。在他住院一个月期间,每次他一清醒一点,就嘟囔着“回家、回家”。家属只能哄他说,我们很快就回家了。

  陵儿说:父亲现在终于睡了,可以不受病痛的折磨,真正地休息了。

  印象

  1998年夏天

  乐呵呵欢迎每个普通学生

  记者随一班爱好漫画的年轻人去廖老家里拜访他。一个漫画大师的家,看起来跟一个小县城的小学老师家没多大区别。地砖、沙发、茶几都极为普通,只有墙上一些画才显出主人的品格。当时普通的中学生、大学生打电话表示想见廖老,他都是乐呵呵欢迎的,而且当时他还不用戴助听器。

  2003年春天

  观察客人表情调整自己声音

  2003年春天,记者再次来到廖老家中,当时他已经戴上了助听器,提一个问题,常常要跟他重复几次。

  老人的善意让人至今无法忘怀:大家一说话,他就会把戴着助听器的耳朵侧过来;他说话,一开始会比较大声,但他会观察大家的反应,再把声调降低。

  那时,在客厅里,廖老开辟了一角作为“廖冰兄工作室”,在电脑旁边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声明”:敬请求字画者,齐齐做公益,所有润格用于扶贫、助学、解困。见者无不感慨不已。

  2005年4月

  在小学生资助下出画集

  2005年4月中旬,广州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周游向廖冰兄基金会捐赠了3万元,资助老人出版一本最新的漫画集。廖老二女廖凌儿说,老人此前出版最后一本漫画集已经是11年前的事情了。

  在广州美术学院的展厅,廖老拄着拐杖,戴着助听器,目光略显混浊,但一直在微笑。因为新书的即将出版,面对记者老人连说了几次“我很高兴”。在展厅内,但凡漫友们要求合影,他都来者不拒。

  生平

  1915年10月21日出生于广州,祖籍广西象州。原名东生。

  1929年,因家贫,断断续续读完小学,考入广州市立师范学校。

  1932年,初中毕业。开始在广州报纸发表反日本侵略漫画。此前做过小贩、干过纺纱、织麻鞋、扎作等活,并学唱木鱼、粤曲,又自学水彩画、月份牌等。

  其抗日战争前的作品,多为嘲讽畏日媚日的蒋政权及申述人民苦难之作,代表作有《标准奴才》、《小奴隶之死》等。

  1935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

  1938年初,廖冰兄参加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漫画宣传队,同年2月和4月先后在广州、武汉展出《廖冰兄抗日连环漫画》;10月,按毛泽东所著《论持久战》精神创作《抗日必胜连环图》,在华东、西南各省乡镇巡回展出。

  1945年至1947年,他先后在重庆、成都、昆明、香港举办旨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诸般祸国殃民罪行的《猫国春秋漫画展》,对当时兴起的反内战、争民主的浪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947年1月,廖冰兄移居香港,加入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人间画会”,与该会领导人黄新波、张光宇等发动举办了一个以反映蒋政权在内战中节节溃败、革命势力势不可当的漫画展,名为《风雨中华》,该展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1949年10月1日,以“人间画会《名义发起制作题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毛泽东巨像(30米高),与张光宇、张正宇、阳太阳、关山月等数十人共同绘制,完成后悬挂于解放后的广州爱群大厦。

  1950年底廖冰兄离港返穗后,又适应形势需要创作了一批歌颂新社会及土改、三反、抗美援朝等的漫画作品。

  1957年初“整风、鸣放”期间,廖冰兄创作的反映文艺领域的教条主义的《打油词画——赠教条主义诸公》堪称其50年代的代表作,但在当时该作品却被判为反党毒草,廖冰兄亦因此被打成右派,使其停笔22年。

  1979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廖冰兄的创作多是一些反思的作品,其中引起巨大反响的有:反映极“左”扭曲人生的《自嘲》(1983年曾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痛诉“文化大革命”祸害的《噩梦录》(组画)以及对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这一段历史反思后所作的《残梦纪奇篇》(组画)等。

  上世纪90年代喜画重彩风景画,多以广东水乡为题材,融中国画、西洋画、儿童画、版画、水彩、水粉画于一身,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003年4月,发起为抗“非典”英雄叶欣塑像及设立“叶欣护士基金”捐款活动,并为叶欣塑像底座题字——“大医精诚”。

  9月,荣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中国美术最高奖——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

  2006年9月22日晚9时40分,廖冰兄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逝,享年91岁。

  采写:本报记者许黎娜刘荣实习生王纯毅

  部分文图来自廖冰兄艺术网站资料

  图:

  昨日,不断有亲属朋友来到廖老的灵堂,为老人送别。本报记者谭伟山摄

  1993年,廖冰兄与夫人罗凤珍。

  廖冰兄抱着长孙女红苗,家人给她的外号是:湿水榄核、铁马骝。

  1947年1月,廖冰兄拖家带小回到阔别9年的广州。

  1939年,廖冰兄和廖冰、同母异父的弟弟余光仪。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