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感叹“出国考察周年纪念聚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12:00 光明网
严雨龙

  糊里糊涂就参加了一个聚会。原来他们是为了纪念出国考察一周年,而欢聚一堂。许是因为人数过少(才5个),或者搞个把文人淡化下主题增添些雅气乐趣,于是邀请了在下(文人总不至于官场角逐)。说是纪念聚会,实则还是借周年之题,以加强与“团长、副团长”及彼此间的联系。

  吃了人家再说别人,是显得很有些不厚道了。不是这意思,要说的是那“联系”。

别看这“联系”只不过吃吃喝喝说说笑笑一场,从前是表明一个人“吃得开吃不开”,如今反映的却是不无“生态”意义。既然是生态,就有“适者生存”的道理。因此不全是乐此不疲,有的还是不得己而为之。

  不是么?除却正儿八经的同学、同乡、同事等等,相会相聚少不了;时下就繁荣出许多。同培训过、同下乡蹲点过、同病房过、同楼住过、同在一个单位地方工作过、同在某人领导下过------凡是“同过”,不管曾经有没有故事,当初是否熟识,有无纪念内容意义,重要的是有这么个联系渠道,时不时地聚聚,不必非得叙旧,实在是“开创未来”。不仅“同过”,还有“有过”。就听说有“到过西藏的人”纪念聚会的事。

  如果作为正常的民间人际交往,广为联系多方聚首,未尝不好,无可非议。然而类此往来大多出之于机关人士,也就是说风行干部中,这就很有必要理论。虽然这类聚会,表面并没有什么硬目的的公关攻关,是信息交流,情感沟通,最多真真假假的暗示“不可相忘于江湖”“苟富贵莫相忘”。其实不可否认,总归是结友,带有明显的编织关系网。说白了为的是积累相关“资源”,以备不时之需。甚至就在“同过”“有过”的零距离谈笑中,滋生了“权权交易”的事——你的亲戚什么的在我这里,我的子女什么的到你那方,哈哈彼此彼此。权钱交易,一般发生于官民和大小官之间,而权权交易往往成交于官官的“相同”里,而且是一种更加隐蔽的腐败。不能不说这些名目繁多非公非私假公济私的“同聚”,繁殖出了大量的私情。私情拿来做什么,无须赘言明言。

  这种“同聚”现象,其实还是很有些文化渊源的。它曾是典型的封建(包括国民党政权)官场文化或者说官场生态。在那样的环境里同年、同乡、同科、同门、同宗、同寅(共事)等等大行其道,结党营私,同流合污,党同伐异。蒋家(!)王朝的没落垮台,也正是这种政权“私同化”的结果。

  这样说来,似乎是言重了,还有“上纲上线”之嫌疑。不过,如此无原则的“同聚”,其为害确实不可小觑。且不说有损党风腐化党性,就说干部个人,繁杂的人际应酬,消耗着不少的精力。正如有的干部自己深有感触地说:“真是缀网劳蛛,织起网捆了自己手脚;聚会一次一身累”。还有不无懊恼:“只是吃过几次饭而已,那人出事了,好象与我有什么勾当关系,搞得我说都说不清”。怎么没关系?经常来来往往,朋友了嘛总有劝言从善的责任,何况还是干部领导干部呢?再说虽然你没黑,近墨者是明摆的事实。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同”通俗地讲,与时下花样百出的“同聚“之同是很相同的。洁身自好,真该是要抛弃这些拉拉扯扯的“同聚”。那不仅庸俗,而且以私利势利为基础结起的关系网,脆弱的很也虚拟的很,人走位移就怎么也“同”不到一起去。说不定还反误了自己前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