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慈善助学金可否从大学淡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14:57 新民晚报

  慈善助学不等于发钱,而应更多面向慈善教育培训。9月22日,“渣打银行教育成长基金”成立,沪上有关人士藉此提出:全球慈善事业的发展新动向是由物质帮助为主转向倚重教育扶持,上海慈善助学的观念和方式都亟待改进。

  助学越来越寒心

  去年,本市有6450名大学生接受慈善助学金,共879.5万元。市慈善基金会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汤银兰说,她的一位同事从事慈善助学十来年,“越助越寒心”。不少受助学生把慈善助学金当成了政府救济金,助学金晚到一两天,就会来催讨,受完4年资助,绝大多数受助学生选择不再联系资助方。

  权利义务不对等

  全国人大代表郑惠强多年从事大学教育,曾多次呼吁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如今,助学贷款足以让大学生学费无忧,至于生活费,大学生应该通过勤工俭学自食其力,慈善助学金应当退出大学校园。”郑惠强说,助学贷款的权利义务对等,培养了大学生的诚信和责任意识;而慈善助学的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

  慈善培训待倾斜

  目前,本市外来务工人员保持在500万人左右,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超过百万,他们都需要基本的学历和技能培训。9月21日下午,本市推出了面向青年外来务工人员的“曙光增辉”慈善培训,面向民工子弟的慈善培训正在酝酿中。

  劝募专业人士认为,大学生已拥有较多教育资源,而对低教育程度、低技能的外来媳、青年务工人员、民工子女而言,慈善教育培训才是雪中送炭。本报记者姚丽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