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严肃处理”处理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2:00 光明网
陈名重

  日前,甘肃省武威市纪委称“经过认真调查,武威市纪委对8月22日古浪县警车等公务用车编号组成的送葬车队损坏公路收费站设施、殴打收费人员并冲卡的事件做出了严肃处理,经过认真调查,武威市纪委对8月22日古浪县警车等公务用车编号组成的送葬车队损坏公路收费站设施、殴打收费人员并冲卡的事件做出了严肃处理。”(《兰州晨报》9月19日)

  “严肃处理”了谁啊?据报道,处理了涉案的“董某”、“姚某”、“张某”、“张某”、“杨甲”、“杨丙”、“杨乙”、“杨丁”等8名公职人员。这8名被“严肃处理”了的公职人员,凡有官帽的如“公安局副局长”、“交通局副局长”、“主任”、“股长”等都全称录入,唯独官帽之下的名字都当成天大的“隐私”用“某”或“甲、乙、丙、丁”代替了。

  媒体如此行文,绝不仅仅是一个文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新闻真实性的要害问题。有的新闻不是隐去了当事人的名,就是隐去了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如某省、某市、某县等。如果你相信了这样的新闻,往往就会受骗上当;如果你对号入座,找媒体的麻烦,媒体就会辩称“‘某’并非指的就是你”;如果新闻涉及到重大新奇事,往往就是满城风雨的谣言来源。如果查到首发媒体,也会以“无可奉告”而查无实据,不了了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事人是新闻真实性的三大要件,如果缺少了任何一件,媒体新闻的价值就与街头巷议的马路消息没有区别,甚至反倒不如。

  新闻不能当成小说来写,除了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之外的新闻,涉及新闻的人和事、时间和地点,媒体都应该如实告诉读者,这才是对社会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当然这样做对媒体记者深入采访和新闻作品的构思过程中是要费一翻功夫的,因为它不能再对新闻素材加以任意揉捏了,只要有假,新闻事件发生地的当群众因知道真相就会看出漏洞,假新闻就要露出原形。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假新闻屡屡出现的危害更大,比如最近媒体报道北京奥委会在奥运会期间将劝返百万农民工,立即引起社会铺天盖地的抨击,可当天上午9点发出的新闻,下午3点北京奥委会就辟谣称报道失实。这是何等的尴尬!

  反过来说,媒体对此也有难言之隐,如果新闻事件发生地的有关方面要求媒体不得在发稿中使用真名实姓,媒体也是很为难的。比如武威市纪委此次对8名公职人员的严肃处理,被处理人的官帽可以写上,但名字必须使用代用品,似乎有武威纪委要求之嫌,因为这样既可以表明纪委不论职务高低都要严肃处理的鲜明态度,又可以使当事人不伤感情,可谓一石二鸟,何乐不为?当地纪委已经对此事件向全市通报批评,如果在通报中也是一路的“某”和“甲乙丙丁”的排列,那当地人不也和外地人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究竟严肃处理了谁啊?”如果通报中是真名实姓,那就更没有什么隐私可言了,难道这些违纪违规的公职人员的名字害怕见见阳光?如果这8名公职人员做了一件值得表彰的好事,是否也要求其姓名用“某”和“甲乙丙丁”来代替呢?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绝对不会的。

  武威纪委处理8名公职人员,连名字都不愿说,都不敢说,还称得上“严肃”二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