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子论文:博客:新的话语权竞技场(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3:15 人民网

  现在,以这两个标准来考察博客,笔者认为,下列博客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1、名人博客

  “名人”,是社会的公众人物,向来就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普通人言谈的“资料”。可以说,“名人”开博,在名人效应的关照下,其文本天生就

具有了极大的社会关联度。

  典型的莫过于新浪网“名人博客”。

  2005年9月8日,新浪网推出了博客产品BlogBeta2.0,随后开始吸纳文化界、体育界、演艺界的名人,推出“名人博客”,并专门开设了排行榜。为了在博客圈内先声夺人,名人基本以实名制开博,凭借原先的声誉资源,将记录下的文本直接展现给数量众多的“粉丝”(fans)。这极大地满足了“粉丝”的需求,因而博客文本对于各自粉丝而言其关联度是非常高的。徐静蕾以“老徐”为名的个人博客的点击量,在100多天后达到1000万之多,如今早已突破两千万。其他许多名人博客的点击量也数目惊人。这对于普通博客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众多的“草根”博客们,是博客圈乃至网络上的“无名氏”,在自己的博客主页上不断更新内容,企图利用这“一亩三分地”而吸引更多的读者,但影响力和名人博客们相比较却是不可同日而语。

  名人博客,借助着名人与公众和社会之间强烈的关联度,在博客世界中拥有了天生的话语权优势。

  2、精英博客

  2006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当天,人民网率先开通两会博客。两会博客设“代表委员博客”、“记者博客”和“博客写两会”3个专栏。有统计显示,“有16位两会代表委员在人民网开通两会博客。在新浪和搜狐等门户网站,主要开通了《小丫跑两会》、《柴静两会观察》、《马斌读两会》、《伟鸿看两会》、《元元说两会》、《小撒探会》等两会记者博客。”而在年初许多省市召开两会期间,就以经出现了数量众多的“两会博客”。

  “两会博客的代表委员、两会记者都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是真正掌握话语权的群体,两会博客是一种精英博客。”[6]

  以两会博客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他们的博客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聚合读者,最大资本就在于精英的身份,其身份特征带来的博客文本的公众关联度极高,比普通博客在聚合效应上占了更大的优势,从而使他们的声音更容易成为博客世界的主流声音,他们的话语权让普通博客望尘莫及。

  3、知识博客

  “福柯对权力是如何通过话语发挥作用以及话语是如何一直深深植根于权力之中的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权力产生知识……权力和知识相互直接包含……没有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领域,也就没有权力关系,也就没有任何假定并构成权力关系的知识。’”[7]这告诉我们,知识与权力紧密相连,权力以知识为基础,知识能够产生权力。

  对于网络上的草根博客来说,要使得自己的博客文本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知识拥有量的丰富与否是决定性因素。毕竟,博客是以写作为基础的网络平台,文本质量的好坏对于博客们而言意义重大。只有以知识为支撑,博客专栏或内容才能得到网站管理者的推荐,从而获得更大的传播机会。因此,专家、学者、媒体从业者等先进知识的代表在各自的领域或专业,更具有发言权,比其他博客更有话语权。笔者将此类以知识赢得话语权的博客称为“知识博客”。

  在以“知识者的梦工厂,思想者的聚乐园”为口号的“博客中国”,汇聚了众多知识分子。这些博客很多是各个领域的知名人物,甚至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这些知识博客占据了更大的话语权。

  栏目分析。笔者对“博客中国”在首页显著位置的“本周坐堂”、“意见领袖”栏目进行了粗略统计。39位“意见领袖”中有四分之三是知名学者、教授,包括:张曙光——著名经济学家;王文元——供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学院哲学所,学者、作家;江平——著名民商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龙应台——著名台湾散文作家、社会批评家、思想家;杨东平——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13期“本周坐堂”的“堂主”有10位是,分别是:汪玉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晓、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王文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胡星斗——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东京——中共中央党校经济部主任;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昌平——著名三农问题专家;秋风——独立学者。

  知名度分析。“博客中国”排列的最知名专栏的博客(2006年9月15日),都是知识博客:范良藻——知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马大猷——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国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元化——文化名人、中国文艺理论学名誉会长;李泽厚——著名哲学家。

  排名分析。“博客中国”15名最热门的专栏博客(2006年9月15日),知识博客占据了大部分:方兴东——博客中国发起人,“中国信息产业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李土生——学者;姜奇平——媒体从业者;康国平——学者;沈阳——IT从业者;赵焕蕊——高级经济师;方舟子——新语丝社社长、学术打假名人;汪丁丁——著名经济学家;许知元——《经济观察报》主笔;杨吉——律师、作家。[8]

  在中国博客网、和讯网等其他主要博客网站中,知识博客同样占有了话语权优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知识博客凭借自身的知识积累,在以点击量为生命的博客世界中,影响力更大,话语权更大。

  除了上述有优势话语权的博客之外,博客网站的管理机制决定了管理者拥有不可置疑的话语权优势。一般地,各个博客网站都设有“站长”之类的管理博客,类似于BBS中的版主角色,对博客的文本有推荐、删除的权利。比较典型的如“博客中国”设置的特约人。根据《博客中国公开招聘特约主持人招聘启事》,这些“主持人”享有的诸如“在博客网显著位置宣传和推荐;向各媒体优先推荐其作品及观点”的权利和“推荐博客中国专栏(分类)文章,对相关文章进行点评,推荐优秀专栏文章”的权力。把关人的出现,使得博客网站的门户网站特性显现出来。博客中的大多数在筛选中被过滤,绝大多数的普通博客的话语权被剥夺了。

  以上是对博客间话语权不均现象进行的考察。那么,不同的博客网站间的“社会音量”情况又怎样呢?学者彭兰在文章中写道:“前些天看到一篇国外的博客研究文章,它将世界上五十个热门的博客网站的相互链接关系用一张图显示了出来,在这张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即使是热门的博客,也并非处于同等的地位。有些博客站点上,有密密麻麻的数十条线与之相连,使之看上去像光芒四射的太阳,而有些博客站点,只有寥寥几条线与之相连,”[9]

  如此看来,博客与博客、博客网站内部、博客网站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话语权不均现象。虽然博客话语权是不断变化、不断消长的,但这种不均衡的状态一直存在着。“在日益膨胀的博客大军里,传播的效果证明了‘沉默的’大多数的存在,而作为少数派的精英仍是掌控话语权的主要人群”。[10]

  “在所有的新闻体系中,新闻媒介都是掌握政治和经济权力者的代言人。”[11]博客以“自媒体”的面貌出现,但到仍然是传统媒介的补充形式。在“强势阶层拥有媒介的控制权,拥有主要的话语权”[12]的现实环境中,博客不可能力挽狂澜,它不可避免地沦为了掌握着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等精英群体的话语权工具。

  【1】【2】【3】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李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