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记者亲历] 在非洲与世界联网:痛并快乐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3:50 新华网

  新华网杜阿拉(喀麦隆)9月24日电(记者陈瑶王露露)“我刚刚装了宽带,接上就能上网!”无论是在北非的埃及,还是在东非的肯尼亚和中非的喀麦隆,时常有非洲朋友或常驻当地的同事这样兴奋地对记者说。

  两年前,记者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采访时经常半小时都无法打开网页,这种痛苦的经历记忆犹新。如今随“新华社记者非洲行”报道组再次到非洲各地采访,亲

眼目睹了非洲通信设施的巨大变化,亲身感受了非洲朋友快乐的上网体验,欣喜地发现非洲与世界其它地方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

  半个月来,所到之处,记者广泛采访了当地官员、学者、商人、律师、教师、艺术家等社会各界人士,他们递上的名片上几乎全部印有电子邮箱地址。一些没有名片的人,也主动在记者的采访本上留下电子邮箱地址。这跟两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在几内亚湾畔的喀麦隆港口城市杜阿拉,偶遇从布隆迪前来考察投资环境的中国商人石启义。他5年前开始到中非小国布隆迪从事百货批发生意,现在正准备把业务拓展到喀麦隆和科特迪瓦。虽然他还不能熟练使用电脑,但还是经常上网收集有关信息,并通过网络与周边一些国家的客户保持联系。

  “我们那里是无线上网,挺快的。”他一边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一边肯定地说。

  记者曾记得,2003年,一发瞄准总统官邸的炮弹误中附近的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当时记者曾试图从肯尼亚通过电话采访使馆工作人员,可是整整5个小时接不通电话,更别提上网了。如今的布隆迪刚刚迈步走向和平,基础设施简陋,百废待兴,竟然已经用上了无线上网技术。

  然而,非洲毕竟仍然是世界上网络设施最不普及的地区,目前还只有1·5%的人能够上网,这与美国50%和中国10%的上网人数相去甚远。而且,不少地方网络质量不够稳定,网速十分缓慢,让记者时常在“一键上网”的惊喜和“无法显示网页”的失望之间备受煎熬。

  “新华社记者非洲行”报道组从北京出发前,最担心的事莫过于非洲通信设施落后,影响发稿,所以特地配备了全球通手机、海事卫星电话等先进设备。不过,考虑到全球通手机和海事卫星电话费用昂贵,记者每到一地,首先了解当地网络情况,尽量通过互联网发稿。报道组在分头前往西非和南部非洲采访之前,还在网上设立了公用信箱,以便大家随时交流和联络。

  互联网把在非洲各地采访的报道组成员与编辑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家通过网络调阅资料、交流情况、传送稿件,虽然相隔千里甚至万里,但还比较顺畅。

  就在大家徜徉于无限的虚拟空间、惊叹非洲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时,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记者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驻地的网络突然中断,而且迟迟不见恢复。

  同行的音像记者王宏达不得不动用海事卫星电话连夜发稿,但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也只传走三分之一。此时虽然疲惫,而且当日就要离开雅温得前往杜阿拉采访,但想到常驻雅温得的同事刚刚安装了宽带,他立刻有了主意。

  临行前,他把相关软件和尚未传走的图象文件装进同事的电脑,让其自动往编辑部传输,然后便放心地动身前往杜阿拉。“不用管了,会传走的。”他自信地对同事说。

  岂料,离开雅温得还不到1小时,编辑部就发来短信:传输又中断了,这次只比昨晚多收了10秒。好在传输软件有自动续传的功能,经过多次中断、续传、再中断、再续传的折腾,到当日深夜总算传完了这期节目。

  杜阿拉的网络比雅温得更令人失望。整整3天,记者只有等到夜半大部分网民入睡时才能艰难地打开网页,偶然顺利地登陆一个网站,都会不由自主地欢呼。

  非洲的互联网好比一个顽皮的孩童,时而在不经意间把人送上狂喜的颠峰,又时而出其不意地把人扔进沮丧的深渊。然而,正因为它还是一个孩童,它会成长,会成熟,让人充满希望。(完)

  非洲最大3G网络正式投入商用

  专题:新华社记者非洲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