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人再婚难 “走婚”烦恼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4:22 新民晚报

  

老人再婚难
本报记者姜燕

  “走婚”,这个描述云南泸沽湖畔摩梭人婚姻形式的专门词汇,如今成了一些城市老年人非婚同居的代名词。“走婚”失去了原义中的神秘与奇异,取而代之的是难言的无奈与伤痛。市老龄科研中心发布的上海市老龄信息显示,上海260多万老人中,33.2%目前没有配偶,其中85%表示不想再找老伴。子女、财产等诸多因素让老人们对再婚望而却步。

  星期五下午,林老伯把寄读的外孙女从学校接回女儿家后,又回到女朋友杨阿姨家,9个月来,他一直住在那里。

  上海首条中老年性福关爱热线的负责人介绍,据他们不完全调查:本市再婚老人中,“走婚”者已超过40%,在对1180份问卷答案统计后发现,近90%的老人认可“走婚”形式。租房在外、舟车劳顿、身心疲惫,竟使一些老人患上了抑郁症、ED(勃起功能障碍)。

  今年10月1日是国际老年人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10周年,此时此刻,我们不妨一同来关注老年人的“性福生活”。

  “走婚”之1各有担心事

  67岁的林立国(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所用全为化名)憨厚能干,3年前老伴因病过世。53岁的杨玲云为人爽快,离过两次婚,第二次婚姻非常短暂。如今,两人“走婚”已经9个月,林老伯一直住在杨玲云家里。

  “我也考虑过领证,但是左思右想,觉得自己身体不好,结婚不是害人吗?这样我走了她还能再找人。”林立国指着自己说,“脑供血不足、左心室肥大、关节炎,还有颈椎、腰椎毛病,身上没几处是好的。”

  “我不领结婚证是因为在这方面受过伤害。”杨阿姨伤感地回忆,卖盒饭时她认识了一个男的,两人觉得不错,就结婚了,但婚后发现他抽烟喝酒打牌赌钱,一天到晚找她伸手要钱。“后来我向法院提出离婚,他竟然张嘴要我一半财产!”好在两人结婚时间不长,才没让那个“坏男人”得逞。

  有了前车之鉴,不仅杨玲云不愿意领证,连女儿都提醒她少惹麻烦。“即使结婚,双方彼此防备,没啥意思。‘走婚’好就在一起,不好就分手,麻烦少。”

  “走婚”之2身份太悬殊

  78岁的崔先源和69岁的邓惠兰,一个是退休教授,一个是保姆,两人一开始交往就遭到崔教授子女的坚决反对,一来觉得两人不“般配”,二来认定邓惠兰图的是父亲的房产。

  “我们只是想互相依靠,谁会计较财产呢?”这件事,让邓惠兰很委屈,“但是看在老先生的面上,就算了。”

  大约10年前,邓惠兰经家政公司介绍,住到崔先源家里,照顾他的起居。时间一长,两人有了感情,不见到对方总觉得有点放不下。“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保姆在身边照顾,比子女还管用,她为人勤劳又纯朴,我信得过她。”崔先源谈了自己的想法。

  邓惠兰起先觉得崔先源是教授,自己不过是个保姆,配不上他。但后来她想清楚了:“人老了,还讲啥身份地位的,两个人在一起开心最重要,再说了,我又不图他的地位财产,不怕他的子女说什么!”

  谁知崔先源的儿女看出两位老人之间微妙的感情变化,立刻提醒父亲两人社会地位相差太远。看父亲不理会他们,又提出:第一,先立遗嘱,将来房屋财产全归子女;第二,在外面,邓惠兰还是保姆身份。立了遗嘱后,儿女放心了,才同意他们在一起。

  2年来,崔教授的子女觉得邓惠兰不错,也不贪图父亲的财产,而且遗嘱已定,于是在“领结婚证”上松了口,但两位老人反而不想领那一纸婚书了。“谁先走还不一定,这样住在一起也蛮好。如果他先走了,我就重新回到自己家去。”邓惠兰淡淡地说。

  “走婚”之3子女要房产

  79岁的宋显武和69岁的陆美娟结婚了,两人最终得以喜结连理,取决于宋显武的坚持和陆美娟的宽容。

  “要结婚先写保证书,别让房产外流!”小儿子这句无情的话,对老父亲无异于当头一棒,退休语文老师陆美娟听说后,更是流下了伤心的眼泪,甚至想以后再也不找老伴了。“他们不尊重我,好像我要抢他的房子。”

  当时,宋显武来到陆美娟家中,和她说起此事,她听后就哭了:“我是个老师,你儿子伤害了我的自尊。我不要跟你结婚了!”

  “我看得非常清楚,儿子无权反对和干涉我的婚姻,我愿意签就签,不愿意签就不签!”宋显武斩钉截铁地说。他和陆老师的女儿一起劝陆美娟,终于让她回心转意了。“长辈气量要大一点,孩子们有这种想法也平常。”

  最后,保证书签了,但除了儿子提出的房产日后归他以外,宋显武另外加了两条:二老的经济权子女无权干涉;儿子生母留下的2.4万元遗产一分为三,从此两清。“如果没有他提的那一条,我又怎么会加上这两条?”

  终于,两人在2003年7月1日领了结婚证。陆美娟不计前嫌,把宋显武的孩子当成自己亲生的,为了让两家人生活得更融洽,她还组织了一次两个家庭的大联欢。

  【焦点链接】上海提前10年“老龄化”

  据悉,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变动从1993年起,已连续8年负增长,在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上海市是唯一人口自然变动呈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域,比全国要提前1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未来25年内,本市35岁到60岁年龄段的人将逐步进入老年阶段,这个庞大的人口群体(2005年为609.35万人)将极大地提高上海市老龄人口比重。

  【焦点关注】丧偶老人“走婚”更多

  静安区阳光单身沙龙是本市最大一家中老年婚恋介绍机构,据负责人介绍,相对离异而言,丧偶老人“走婚”更多,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子女极力反对,主要是不想有人来分家产,特别是房子;

  ■社会对再婚不理解和歧视,认为丧偶再找是对前任配偶不忠;

  ■再婚时,双方相处更难,且大多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老人本身对再婚缺乏自信。

  【专家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光兴“思秋期”更要性关爱

  中老年人对爱情的要求,可称为“思秋期”,是与生理和年龄相关的自然需求。不少人以为更年期后老年人不再需要性爱和感情,是不正确的。

  老年人婚恋被称为“夕阳红”,虽然艳丽却短暂,所以老人不会像年轻人那样谈马拉松似的恋爱,而是选择“短平快”的恋爱方式,为此,老人可能抛开诸多舆论压力和经济因素,选择“走婚”。

  徐教授同时指出,如今不少老年人生理衰老推迟,可能表现出比中青年人更急躁的性需求。但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压抑这种需要,从而产生反弹,近年来老人强奸女童案增多,便是例证。

  为此,徐教授建议:第一,老年大学开设性教育课程,缓解老人心中的压力;第二,社会应为老年人再婚提供良好的服务;第三,舆论应宣传和支持老年人再婚。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想再婚要学会适应

  “老人思想和行为方式刻板化,再婚让两个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可想而知适应起来有多难。”顾教授说,“老人想再婚,必须先学习,学习与人相处的本领,学会如何调整自己、改变自己、适应对方。”

  对于那些因财产问题而放弃婚姻的老人,顾教授说:“老人一定要清楚,财产是你自己的,不是子女的,你应该自行行使对财产的支配权。”不过,在财产分配时,也要求老人有较强的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以防有了老伴丢了孩子。

  说聚就聚、说散就散的方式,老人当然觉得方便,但将来万一一个早逝,另一个被对方的孩子赶出家门,怎么办?“老人选择‘走婚’前一定要想清楚。”顾教授说。

  新民图表制图贺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