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广州观察:复苏广州单车生态谈何容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4:2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戚耀琪

  日前各大媒体都报道了广州市长张广宁的观点,“可以鼓励市民骑单车到地铁口,再坐地铁去上班,在这一点上关键是配套。”这似乎给疏离单车已经十余年的广州人多了一分憧憬。眼下的广州机动车群空前发达,一方面塞车日益严重,一方面单车却无力复苏,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每当我去北京,就特羡慕当地人有充足的道路可以骑单车,林荫道下、长安街上、车水马龙的大路边,晴天雨天都有骑车人慢悠悠的身影。去到地铁站,大片的保管区让你把单车一放就能安心转乘地铁去。相比之下,广州的单车境地已如明日黄花,马路上的单车道压缩成半米宽,汽车尚不够地方跑,骑车就成了一种壮烈行为,随时可能被大巴挤压。更多的道路就像过江大桥一样,单车道和人行道重合。骑车出门基本都找不到停车位,靠边一停随时失窃。要停到地铁站边,一无保管二无场地,至今仍停留在美好的规划图中。

  客观环境不人道,城市空气恶化,骑车族群只能自动退出,仅有部分学生和送水送报的还在使用。单车的消亡和公交地铁的兴起几乎是同步的,很多人把这看作是社会的进步———再不用风吹日晒去上班了。不过,单车作为千家万户短距离出行的工具,它的消失不等于市民需求跟着消失。结果城区微循环的解决办法只剩两个,一是痛苦步行,一是搭摩托仔的车。

  我们的机动车规模已经主导了整个城市的规划思维,我们的出行全被模式化的交通逻辑限定。如果机动车是城市交通之王。为什么西方许多大城市在满足机动车的同时,自由自在的单车族群依然享受马路上的生活呢?市民选择骑车(包括电动单车)作为一种对自己健康对城市环保的方式,在北京、杭州等地比比皆是,到了广州却被大交通的扩张挤得毫无空间。

  现代化的交通只能反映城市的硬件水平,而小小单车的命运,折射的是却是城市管理者的软性思维。汽车优先于人、行人过马路太难、盲道处处被占、骑单车没指望,这一切都表明,我们的管理部门对人之关怀仍太粗糙。如果城市有一种对平民个人出行的尊重,对微观生活的宽容和保护,那么我们在街上骑车漫行,才可能是件快乐的事情。否则民间的单车生态已经被“大交通”逻辑消灭,大家都没了骑车的勇气,今后又指望复苏自行车来拯救环境、解决塞车,怎能办到呢?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