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羌寨的新追求(走进新西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03:5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古羌寨的新追求(走进新西部)
羌寨一角出了成都,向西向北,越野车在山谷间穿行,一边峭壁,一边江水。3个多小时后,一处碉楼乍现,这就是四川理县的桃坪古羌寨。

  这座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羌族古寨,依势就形,顺着山坡向上爬升。片石和粘土修砌而成的房子,外形粗犷,显出历史的厚重。

  我们正好奇地四处打量寨子时,一位20多岁的姑娘走了过来:“我就是龙小琼。”姑娘微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理县的朋友推荐我们到小琼家做客。

  古巷人家的现代生活

  小琼家在山上,她边走边讲:“石头房子羌语里叫‘窝遮’,一般都有五层;寨子里现在还住着98户‘格尔麦阿噶’(意思是‘古巷人家’),大家祖祖辈辈延续着传统的羌族生活。”

  古寨很安静,能听见水流的叮咚声,“寨子下面隐藏着一个地下水网”,小琼说。青石板拼成的暗渠贯穿于地下每个角落,水源来自于远处大宝山的雪山融水。

  小琼家是古寨里规模最大的一家家庭旅馆,最多接待过上百人。

  这些年,旅游已在寨子兴盛起来,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在围绕旅游运转,游人体验着羌族风情,格尔麦阿噶的生活也富裕了起来。

  顺着青石台阶走进窝遮,盘旋着走上第二层——羌家火塘和居室,在火塘边的长条凳上坐下。

  屋里光线较暗,一盏白炽灯从高高的房顶上吊下来,墙壁没有太多修饰,岩石的本色在岁月的烟尘中变得愈发深沉。

  “以前没有通电的时候,家里都是点着毛竹照明。”小琼说,“这几年,随着电网改造,电压稳定了,冰箱、洗衣机这些电器都可以使用了。”

  自来水管已走进古巷人家,不过,管道里流的还是雪山融水。有线电视开通了,电视节目也丰富了,91岁的奶奶喜欢看电视,这几天正在看电视剧《西游记》。

  山歌唱出昔日艰辛

  正聊着,小琼的奶奶拄着拐杖走进屋来,静静地坐下来,她穿着羌族老年妇女的传统服装:黑色巾帕缠头,天青蓝长衫。“奶奶很喜欢听客人说话,家里来了人她都要过来看看。”小琼说着。

  “羌族人是不是也能歌善舞啊?”我问。“当然啊,寨子里人人都会唱歌,祖辈传下来的羌族山歌我会唱100多首。”在我们要求之下,小琼唱了起来:“嘿呀呵……哎呀哎呀左……”没有歌词的劳动调子听起来很有味道。

  在旁边听得开心的奶奶也唱起来:“郫县八里长桥,灌县三百洞里呦……”尽管歌词听不太明白,但依然感受到侵袭心肺的忧伤。小琼说,这歌里讲述的是爷爷、奶奶年轻时的艰辛生活:背着寨子里种出的花豆,到200多里外的灌县去换茶叶,然后再背着上百斤“茶包子”,沿着艰险的古栈道,走更远的路卖茶叶赚钱。

  小琼爸爸尝试种果树卖果子

  除了老寨这里的房子,小琼家还在建新房,就在老寨旁边,村民们叫它“新寨”。

  这是为了保护老寨,在政府支持下修建起来的。“新寨建好后,游客们去那边住,老寨只住原住民。”小琼说。

  老寨和新寨之间被果林分隔开。在果林里我们碰见了小琼的爸爸。前一天,已经从小琼口中知道了些他的故事——在寨里,他是个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人。小琼小的时候。爸爸不顾奶奶的反对,在政府科技人员帮助下种了果树,两年后,卖了果子收入了3000多元。爸爸用这笔钱买了一台全自动洗衣机,不过,“那时电压不稳,洗衣机用处有限”,后来,他还买了一台日本进口的收录机,“放音乐时,全寨人都来看热闹”。

  现在,小琼爸爸的全部心思都用在地里,苹果、葡萄、核桃、黄瓜……不大的空间里可以看得到十几种水果蔬菜。“最初我骑着自行车驮着果子去城里卖,那时还是沙石路;后来我开着摩托车去;现在,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我也买了农用车,走一趟拉的果子更多,速度也快了。”

  小琼热衷传承羌族文化

  小琼家在新寨里的房子第一层已出了地面,新房子也是用片石建的,小琼准备从成都请设计师装修房子,“既要舒适也要保留传统特色”。新旅店赚了钱后,小琼准备做很多事情:把羌绣和银器工匠请到家中,传承下来这些传统技艺;帮助妹妹达达将羌族歌舞队扩大规模……

  小琼给我们讲了很多古寨的故事,寨子结构布局的种种神奇,寨子历史上的风云跌宕,羌民们传奇的故事。“我自己有生活经验,也看了很多相关的书,我还是羌族学会的会员,从专家那里也学了不少”,小琼说她“想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民族的过去”。

  10年前,小琼中专毕业,她没有留在城市,她觉得“寨子里的生活也很好”。妹妹达达从城里学校毕业后也回到了寨子里,“现在读了书,又回到寨子里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小琼说。

  夜晚,小琼家,羌族小伙阿康吹响了羌笛,羌族姑娘表演了多声部合唱。一会儿,音乐响起,一个身着花布长衫、头顶一片瓦帽子的姑娘冲进人群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仔细一看,正是小琼。大家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手拉着手,随着小琼跳起了羌族沙郎舞。

  小琼的奶奶和爸爸坐在不远处看着,面带笑容。“现在不用愁吃穿,是该想办法保护羌族传统文化了,这件事要交给有文化的年轻人。”小琼爸爸说。

本报记者 殷新宇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