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靠拼时间换成绩”是一个学习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20:00 光明网
陈德沛

  每天早上5时就要起床去学校上早自习,晚上近22时才到家,回家后还要再做作业,经常是23时才能休息,甚至有时子夜零时还不能上床。由于作业太多,一些学生就每人分开做一页试卷再互抄答案。这就是所谓的“靠拼时间换成绩”现象!——专题追踪报道《一个人口大省的应试教育困局——河南学生从初中起靠拼时间换成绩》刊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震动。不少读者反映,这种现象不仅河南省有之,在全国各地也普遍存在。请“救救孩子!”(9月18日、21日《中国青年报》)

  读罢以上新闻,笔者第一反应就是:学生超时学习,老师罪罚难逃!因为据有关教育法规定,小学生课外作业的时间为1小时,初中生为1.5小时。老师竟敢以下犯上?冷静下来,才醒悟如此想法实在简单。首先,当前有多少教育法规穿上“马甲”在横行霸道,谁来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谁又说得清谁会在乎呢?而且,只要能提高升学率,有关部门对超时学习还无任欢迎呢。其次,老师们深谙对撼政策的危害性,都懂得采取迂回战术,如“提议”学生每人必须买一二本课外练习册,然后,布置作业时“希望”学生完成每天要完成哪一部分的练习。最后,在这场“拼时间”运动中,家长往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假如老师报置作业少了,家长还不肯呢,或向学校投诉,或主动买课外练习书给孩子加码。这样一来,在社会、学校、家长的“三座大山”压迫下,学生不拼时间也不行呵。

  但问题是:如此拼时间,能拼出成绩来吗?“拼时间”,本身就是一个盲目的概念。拼,意味着不理性;不理性,何来方法可言?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只能是事倍功半,能换来成绩吗?成绩的好坏,与拼出来的时间多寡并不成正比,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时间的使用率上,即是否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有效的学习。

  笔者曾任教初中毕业班多年,经常遭遇如下二类学生:一节英语课后,A学生马上就可找我背诵课文,然后玩儿去了;B学生课后总要花时间熟读和记忆课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A学生懂得如何拼时间,即在课堂上边学习边记忆了,如在教师讲授他认为已懂的问题,或者在做一些机械练习的时候,他已见缝插针地背诵课文了。A拼得了时间,又可以玩儿,更有利于身心健康;而B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填鸭式”的教学,老师讲解多少则学习多少,然后课外时间按部就班地学习复习,也在拼时间,但疲于奔命,即使偶尔取得好成绩,却极不稳定。同样是“拼”,由于学习方法上的差异,A与B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

  再举一例。儿子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由于知识不深奥也不多,像所有孩子一样,学得轻松自如,我要求儿子在上课时“见缝插针”地自学下学期的课本。提前学习是一回事,重要的是希望儿子养成“拼时间”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现在儿子上五年级了,当其他孩子整天在忙着背课文找家教的时候,儿子却有大量的时间沉浸在郑渊洁的童话里或者奔跑于球场上,而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笔者如此一说,绝无“自卖自夸”之意,只希望给孩子、家长和教师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时间应该拼,但不是盲目的拼,不是题海战术,不是不分昼夜的学习,否则只会让孩子疲于奔命却事倍功半,而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习期间必须心无旁鹜,在有限的时间内弄懂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难题,这也算是“拼时间”,但赚得的时间是为了去踢球去玩儿,这样才能身心健康愉快,才更有利于学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