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石油价格别再跟涨不跟跌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0:03 红网

  25日,有传闻称:“根据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走势以及种种迹象判断,国内近期单独调整汽油价格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并预测“十一前后国内油价极可能下调,汽油降至4.7元/升”。然而有记者从中石油、中石化等相关部门求证时被明确告知,“目前尚没有收到类似消息。”市场人士根据本地成品油态势预计,成品油近期降价的可能性不大。(9月26日《华西都市报》)

  近来,各种报刊媒体及网络,不断传出有关油价降价的消息,这着实让国内消费者感到无比的欣慰和由衷期盼。然而,来自中石油、中石化等部门的消息则充分证实,石油降价是消费者一厢情愿的“幻想”,这无疑给公众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难怪乎,有网友对此发贴子,大声疾呼:“为了全国人民的利益,石油价格别再跟涨不跟跌了”。

  进入9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呈持续下跌态势,现已经深跌22%。以93#石油为例,美国每升4.70元人民币,其中包括燃油税及养路费;而国内价格为每升5.09元,其中还不包括燃油税,养路费也要另交。另外,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实时油价均低于国内。(《海峡都市报》9月23日)

  所以,国内消费者关注的眼光,已经从国外转移到了国内。国际油价已经暴跌,国内油价何时才能降下来,成为各种媒体和坊间热议的话题。因为,近年来,国内石油价格高歌猛进,一路见长。而石油大烹的表现则是:涨价时振臂高呼与“国际接轨”,跌价时总是三缄其口,保持沉默不语。在公众的印象中,涨价积极,降价消极,一直是中国成品油定价的“一贯作风”。据一项资料显示:自2003年7月以来,只有在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调了国内汽油零售中准价,而这仅有的一次降价,也因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强烈质疑。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国内石油价格跟涨不跟跌,与现行油价机制有着很大的关联。从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来看,我国是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的国际市场价格。即如果三地加权平均价格按月变动幅度超过8%,国家发改委就可能在三地加权平均价格的基础上加运费后,制定出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以中准价为基础,在上下8%的幅度内制定最终零售价格。

  然而,这个貌似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明显存在着天然缺陷——弹性有余,刚性不足。比如讲,如果三地加权平均价格按月变动幅度超过8%,国家发改委就“可能”在三地加权平均价格的基础上加运费后,制定出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正是因为有充满无比弹性的“可能”两字,才成为相关部门推诿开脱的原由。

  笔者以为,就这次国内有关部门相当“冷漠”来讲,已经为“可能”二字做了最好的注脚。跟涨不跟跌并非有关部门脑子反应“迟钝”,分明利益在“作梗”,利用跟涨与跟跌反应的“时间差”,在国内石油巨头攫取的巨大额外利润后,“可能”才能变成现实,否则,“可能”就是水是月,镜中花。

  说实话,油价尽早下降,不仅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望,也会对整个国家经济环境大有裨益。尽管国家出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为何中国经济仍存在“虚火”不退,“高烧不止”,其中油价虚高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照顾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合理而稳定的油价则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稿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