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王淑芹创业“三部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3:12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爱拼才会赢”是砀山县兴达良种养猪场场长王淑芹最爱听的一首歌。今年38岁的王淑芹,闯出了一条生猪集约化养殖致富路,成功地谱写了一个乡村女能人的创业“三部曲”,带动了一大批乡亲脱贫奔小康。

  早在1987年冬天,王淑芹嫁到一个出了名的穷村——砀山周寨镇赵楼村。村民除了种粮,没别的收入,唯一的副业收入就是养几只鸡,“吃盐打油鸡蛋换”。聪慧的王淑芹发

现,旺季的低价鸡蛋,放到淡季就能卖个好价钱。她买来了科技书籍,自学掌握了鸡蛋保鲜技术,然后借了2万多元,旺季收鸡蛋,等到淡季高价出售。1988年,她还清了2万元借款,还盈利1万多元。第一次创业成功了!

  1991年,农村出现了养殖热,家家都养两三头猪,市场出现大量饲料需求。王淑芹果断决定转产,配齐了面粉、饲料加工设备,从事饲料加工。在她辛勤的操持下,生意一天天红火。加工量一大,机器周围,飞面、飞粉每天洋洋洒洒。王淑芹用这些废弃物养了10多头猪,加工与养殖并举,每年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第二次创业,让王淑芹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正当王淑芹的饲料加工生意蒸蒸日上时,她却开始了第三次创业——规模化养猪。1995年,王淑芹建了8间猪舍,购买仔猪40多头,可当3个多月后每头猪平均长到180多斤时,一场无情的瘟疫席卷而来,猪死了80%%以上。王淑芹失声痛哭。光凭一腔热情,没有科学的指导和过硬的技术,事业很难成功。她痛下决心:先学技术,再求发展。

  1996年,她带着2000元钱,丢下幼小的孩子,只身来到山东农业大学畜牧系。两年后,她拿回了畜牧专业的文凭。还在山东农大学习的第二年下半年,一个投资20多万元,占地6500平方米的良种养猪场便在王淑芹手里创办起来了。她与丈夫一起到北京、天津、武汉等地引进了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等一批优良种猪,与山东农业大学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这一回,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王淑芹的养殖产业迅速起飞,猪场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目前,她的良种养猪场已拥有猪舍260多间,每年可向市场提供3200多头商品猪和1000多头良种猪,年获利达30余万元。

  王淑芹成功了,但富裕起来的王淑芹没忘记身边这片贫瘠的土地。2003年4月,王淑芹成立了兴达良种养殖协会,到目前已发展会员560多名。几年来,她免费培训会员达3500多人次。每年5、6月份,山东农大等地的专家在她邀请下来猪场授课,向乡亲们现场“传艺”。此外,本地农户购买种猪,她每头让利100元,对困难户、贫困户她还减免更多费用。自2000年以来,她先后为农户在信用社担保贷款24万元,发展基地农户460多家。在王淑芹的带动下,当地年出栏三、四百头商品猪的养殖大户已达50多户,一个年出栏万头生猪的养猪生产基地已经成型。

  今年,王淑芹又投资800万元,规划新建了一个占地117亩的大型现代化良种猪养殖场,她说:“下一步,我要开展肉食品深加工,把自己的品牌打向全国,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