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国人来华年内可办银联卡(焦点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4:0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外国人来华年内可办银联卡(焦点报道)
图为刘永春在论坛上发言。 王明摄随着北京奥运会进入2周年倒计时,人们对于与这场体育盛会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关注。记者从刚落幕的2006中国国际金融展上了解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内游客总消费有望达到2150亿元人民币,海外游客消费额将达45亿美元,其它奥运城市和周边地区客流量也将大幅增加。

  这样的数字势必将引发庞大的资金跨区域流动,作为中国银行卡支付行业的主导品

牌,中国银联将在个人支付领域有怎样的作为?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刘永春。

  差距意味着提升空间

  记者:有这样一组数字:1996年亚特兰大的银行卡商户受理率是95%,2002年悉尼奥运会超过85%,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达75%,而北京目前的商户受理率是48%,城八区是60%,低于以往奥运城市。而我国其它奥运协办城市的商户普及率差距就更大。您怎样看待这一差距?

  刘永春:从满足奥运会的需求来看,与世界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银行卡的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尤其是特约商户的数量偏低,存在很大快速提升空间。

  银联目前正在大力开拓客户业务,包括在内卡受理终端上使用外卡;针对外卡受理商开发旅游卡,使境外人士到境内后,在机场或旅游目的地即可用外卡兑换银联旅游卡;为奥运相关城市设立持卡人消费奖励基金,营造奥运城市刷卡消费理念等。

  银联的工作目标为:争取到2007年底,实现奥运相关城市的重点区域银行卡商户普及率超80%,90%以上的奥运场馆周边地区的商业服务网点、奥运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具备银联卡受理功能,同时这些地区的大部分ATM机及外国人经常光顾的商户都将能受理外卡。

  发卡量预计超十亿张

  记者:我国目前银行卡业务发展状况如何?

  刘永春:回顾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银行卡业务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银联的成员机构已经达到181家,包括境外的26家机构,是2002年银联成立时的2.5倍,银联卡的特约账户发展到485家。目前银行卡的发卡总量预计超过十亿张。2005年全行的跨行交易规模已经突破了1万亿元,是2002年的6倍,总体来说,国内银行卡的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记者:VISA是奥运全球的合作伙伴,是否意味着在2008年奥运场馆所有的观众持银联卡就无法在奥运场馆内消费?对于这个遗憾银联是如何弥补的?

  刘永春:刚才工作目标中提到的措施是不包括场馆内的,场馆内按照奥运赞助商的规定,是专列排他的,我们只能在奥运的周边环境来做一些市场拓展工作。这样场馆内单纯的人民币卡是不能使用的。我们正在向有关部门反映,有关部门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外国人可享双卡服务

  记者:我们了解到银联目前正在开发适合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的银行卡产品,能否介绍一下进展的情况?

  刘永春:外国人到中国来通常带有自己本国或本地区发行的银行卡。但是,他们所持的外币卡在中国的受理范围短时间内不可能达到银联标识的受理网点范围,同时外币卡签账的费用也比较高,存在一定风险。对此银联将在年内推出“银联标准旅游卡”,届时外国人到中国既可以持外币卡消费取现,也可以申领并使用更为便利实惠的银联标准卡,享受到旅游景点、餐饮等方面的优惠服务。

  记者:那么对于国内普通持卡人,银联还推出了哪些服务?

  刘永春:在服务国内普通持卡人方面,银联除了提供一般银行卡联网通用的服务外,还推出了手机支付、电话支付、互联网的安全支付、交水电煤费用的公共支付,用银行卡实现跨行、跨地区的转账和汇款,以及最近的农民工汇款服务,使得银联标识的银行卡除了传统的ATM查询取现和商场刷卡之外,更多地具有了日常支付功能,甚至扩展到汇款和转账的领域。这些服务,目前国际卡组织在国内几乎都不提供。

  记者:为提高银行卡风险控制水平,银联采取什么举措?

  刘永春:一方面加强宣传用卡的常识,一方面内部练好内功加强系统安全,建立反欺诈服务中心,短信欺诈最近又抬头,年初是比较猖獗的,好多人上当,持卡人无所适从。另外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主要依靠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各银行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协调机制。

  链接

  中国银联是中国最大的建设和运营银行卡跨行交易网络的服务机构,成立于2002年3月26日,注册资本16.5亿元人民币,总部在上海。其主要职能在于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公司经营机制,建立和运营广泛、高效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系统,制定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实现高效率的银行卡跨行通用及业务的联合发展,把银联品牌建设成为国际主要银行卡品牌,最终实现“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的目标。

本报记者 田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