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绿色氧吧”开到街坊家门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6:45 大洋网-广州日报

  “青山绿地、蓝天碧水”系列报道⑥

  本报讯 (记者叶平生 通讯员卢绍琨、赵锦穗)记者昨天从越秀区园林绿化部门了解到,在“青山绿地”建设过程中,该区着力从老城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等多种方法,将一个个“绿色氧吧”建到了市民的家门口,4年共建成88个工程项目,新增绿地超过34万平方米,有力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医灵直街小区绿化广场

  特色:越秀山脚下的阶梯休闲广场

  经验:群落式种植增强广场整体效果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越秀区洪桥街三眼井社区的医灵直街小区绿化广场。该广场的北边紧邻着越秀山脚,占地约2200平方米,整个广场的设计,依照原有地形沿越秀山势依山而下,以自然曲线分成上、中、下三级平台。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广场的四周,共有8棵粗可合抱的大叶榕树,入口处刻有一块书页状的小碑,上面写着“广场文明公约”7条内容。在广场的正面顶端,分布着一面长约20多米的曲线雕塑墙,分宗教文化、历史古迹和广州商贸发迹地等3个部分,展示了越秀区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而小亭、树池、塑石、绿岛等各种园林小品点缀其中,满足了社区居民来广场举行小、中型活动,及休闲、健身、娱乐、观赏等的功能要求。

  据广州市市政园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绿化广场建成于去年9月。它原先是一块以违章建筑和破旧房屋为主的边角地,非常影响周围的景观,而且附近居民也没有什么可以休闲健身的空间。从去年年初开始,经过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市政园林局决定将这里改建为一个社区绿地广场。在树种配置上,以遮阴的乔木、灌木为主,共计栽植大叶榕等7种乔木69株,大红花、狗牙花等12种灌木共185丛,绿篱地被约265平方米,以及草坪约450平方米。各种植物群落式种植,以林带围合广场空间,增强了广场整体的生态效应和绿化景观效果。

  德政南路小游园

  特色:市民家门口的健身娱乐绿地广场

  经验:因为面积小,以小型乔木和灌木为主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越秀区德政南路的一处社区小游园。在3栋“品”字形的居民楼中间,有一块“丁”字形的社区绿地健身广场,广场的边缘紧靠着居民楼的窗户,市民只要走出家门,就可以进入这个新建的广场。现场有6位居民,分成2组正在踢毽子。几名阿婆坐在旁边的石凳上休憩。一位刚刚喝完早茶回来的阿伯说,这里原先是开发商的开发用地,因为长期无人管理,到处都是垃圾,临近住户都深受其苦。自从去年9月改建成居民娱乐健身广场以后,他们觉得“开心了很多。”

  市政园林局负责人表示,这片绿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因为距离居民楼更近,且面积也更小,所以在树种选择上就没有选用过多大树,而以小型乔木和灌木为主,绿地四周设置了供居民休憩的平台和坐凳,以及修建鹅卵石健身小道等设施,方便他们在家门口进行锻炼。

  人均绿地5.2m2

  出门500米内可“见绿”

  由于剩下来的多是内街小巷难绿化的地点,该区从居民身边做起,采用拆违复绿、见缝插绿、河涌飘绿、工地见绿以及天台绿化和天桥绿化等多种手法,凡能绿化的地方都尽量绿化

  记者了解到,为改善人口密度高的老城区居住环境,从2003年~2006年,在“青山绿地”一期工程建设中,广州市、区两级政府积极开展居民身边的社区绿化建设。在一些老城区的路旁、街内,建设了一批以绿化、生态功能为主,结合景观、休闲、运动、文化等功能的综合性开放式社区绿地。它们的建成开放,不仅改善了城市景观环境,形成了一个个“小氧吧”,更为周边居民营造出一个绿树成荫、整齐洁净、具备休憩娱乐功能的生活环境。

  越秀区园林绿化部门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该区属老城区,街多巷窄,建筑密集,单位用地较多。经过多年的绿化建设,能绿化的公共绿地基本上已绿化,剩下来的多是内街小巷拆违章的地点等,面积小阳光少,难以建设成大规模的具有景观亮点的绿化广场,而且成本很昂贵。为此,在过去的4年中,该区坚持从居民群众的身边做起,通过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出资,积极实施“青山绿地工程”,采用拆违复绿、见缝插绿、河涌飘绿、工地见绿以及天台绿化和天桥绿化等多种绿化手法,凡是能够绿化的地方都尽量实行绿化。4年来,该区共计投入资金3807万元,建成青山绿地工程88项,实现新增绿地面积15.84万平方米。

  从2003年到去年10月底,包括青山绿地工程在内,该区共完成新增绿地面积34.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885.84公顷,绿地率26.32%;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57.86公顷,绿化覆盖率31.44%,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2平方米,基本达到市里提出的“居民出门500米见绿”的要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