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观察:是保护“商业秘密”还是庇护非法信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0:36 新华网

  

观察:是保护“商业秘密”还是庇护非法信息?

  9月22日,一些购房者在当天开幕的浙江省房地产博览会上挑选商品房。 新华社记者王定昶摄

   >>>>>>>中国房地产何以能产生暴利?

  近日国内有媒体报道,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了控制房地产行业暴利的三条建议:公开房屋成本、实行购房指导价和最高限价,可是这些建议都被广东省建设厅一一"否决",理由是,对商品住房成本进行公开,容易造成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侵犯和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影响。此报道一出,引起公众对房屋成本到底能不能公开的议论。

  然而,无论考之于法律还是检之于事实,人们会发现,公开兼具福利性与商品性双重属性的房屋成本,不仅于法不违、于理应该,而且于公必要。别再打着维护"商业秘密"的幌子,来庇护那些可能暴露"分利联盟"寻租的违法信息了。

  公开房屋成本果真违反了法律吗?

  现行刑法规定,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而房屋成本构成中的绝大部分信息,不符合商业秘密必备的两大构成要件:"不为公众所知悉"、"采取保密措施"。商品房成本无非由地价(包括土地出让金、相关税费及附加)、规划设计费、融资成本、建材费、人工费、管理费、营业税、所得税构成,其中,占大头的地价和银行融资成本都是外部性的,压根儿不是开发商所能"采取保密措施"控制的。土地出让要求"招拍挂",信息应该是透明的;贷款利率是央行规定的,且一个项目最多只能贷65%的款,也就是说,正规渠道的融资成本是固定的、可知的。而钢材、水泥、人工等建筑成本在网络时代,更是公开信息,有何秘密可保?

  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11月发布实施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中,第2条第5款所列举的典型和常见经营信息包括:"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标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也并无"成品成本"。

  退一万步讲,即使房屋成本构成中的"管理费用"可能涉及"运作模式",与商业秘密沾边,但较之于住房的公共属性,法律上的例外制度也允许对其干预。毕竟,房屋作为大众安居之所的公共属性的安排,要优于作为投资品的处置。当供求异化,投机、投资以及其他操纵市场的行为猖獗之时,亦即公共权力出手干预之日。监管部门要求公布同类地段相同品质商品房的成本,本质上是出于对现行扭曲房价的纠偏。一句话,法律不应成为妨碍公众利益的挡箭牌,否则就不是良法。

  公开房屋成本违反了市场规律么?

  其实,公开区域同质商品房成本,并不排斥市场差异性。即便在同一区位,技术含量、建材质量、规划设计、配套设施、品牌效应不同的房屋,售价当然不同。只要买家接受,这并不妨碍市场的多样性。相反,公布成本维护了交易的公正性。对于买房人而言,它意味着有了一个判别、衡量的基准,而这个基准会影响预期。

  眼下的房地产市场是个典型的预期市场,预期上升,需求就会增加,价格就会上涨。在开发商处于绝对强势的混沌市场里,公布房价基准,无论是维系买房人的利益,还是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减少空置(空置是对有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使用效率最低)、平衡社会公义,均利大于弊。

  开发商为何一听说公开房屋成本就犯急、有关部门也出来帮腔呢?他们最不愿、不敢"见光"的无非是非正常交易成本,譬如"公关费"。而这恰恰不该成为法律保护的对象,而应是法律进行惩罚的非法信息。对此,一些主管部门本应鼓励所有知情人者进行检举,敦促"暗箱操作"中的"灰色信息"透明化,而现如今,他们竟以"商业秘密"为由来加以庇护,这于维护社会公平、净化市场环境、增进社会和谐有百害而无一利。恐怕这只便于那些掌管资源的部门、个人在权力的大幕下,与一些开发商投桃报李,结成"分利联盟",从虚高房价中分取一杯羹,让普通购房人买单。如此"联盟"不破,法理不容、民情不允。(徐寿松)

  

观察:是保护“商业秘密”还是庇护非法信息?

   媒体评论:抑制房价别错拿公布成本开刀

  今年2月底广东省人大会议上,朱列玉等省人大代表提交议案,提出控制房价的三条建议:公开房屋成本价、实行购房指导价和最高限价。针对此意见,广东省建设厅否定了这三条建议。不出所料,这引起了舆论的普遍抨击。

   评论:房屋成本"不能见人"还是"见不得人"?

  近日国内有媒体报道,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朱列玉提出了控制房地产行业暴利的三条建议:公开房屋成本、实行购房指导价和最高限价,可是这些建议都被广东省建设厅一一“否决”,理由是,对商品住房成本进行公开,容易造成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侵犯和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影响。此论一出,引起公众对房屋成本到底能不能公开的议论。

  楼市观察:对公开房价成本应进行可行性研究

  拒不公开房屋成本让百姓怎么想?

  对公开房价成本应进行可行性研究

  公开房价成本有助打击奸商 应进行可行性研究

  新华视点:房屋成本究竟是不是商业秘密?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