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猫”为何要帮“老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20:00 光明网
倪洋军

  近年来,江浙闽粤等沿海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大量工业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记者日前在江西、安徽两省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为了赶上这一波产业升级大潮,招商引资心切,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降低环保门槛,或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就上马建设,或环评报告流于形式,反而成为污染企业的“挡箭牌”。有的地区甚至截留排污费,出现了“收钱养人、养人收钱”的怪圈。(2006年9月22日人民网转自《新京报》)

  其实,这样的新闻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因为现实中类似的以牺牲环保来换取经济效益的事件太容易发生了。这其中的缘由已经蕴含的危机倒是很值得深思的。

  一是官员政绩观的扭曲。在一些地方官员的思想深处,“执政为民”就是“执政为名”,“以人为本”就是“以己为本”,只要能够对个人捞取升迁资本有利,就不遗余力的去重抓;相反,凸显不了显著政绩的“小事”往往疏于或懒于过问。一些地方政府过分地夸大了招商引资对拉动地方经济的作用,盲目追求政绩,导致了污染企业大量“潜入”。政绩观的扭曲导致了地方政府在利益面前随意就能退却、失守,不但会牺牲一代人乃至数代人身心健康,更会成为法治社会的“强力腐蚀剂”。如果听任不究,出台再多公平、正义的法规政策也于事无补,只会从根本上掏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

  二是科学发展观的误读。任何一个地方,都应该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让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影响了长远的、全面的发展。道理一说都懂,但是一到实践中就会走样。由于对地方党政“一把手”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与约束,加之一些地方官员“求功心切”,使得一些地方片面地将“获得经济效益”误读为了“促进地方发展”。只要能够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GDP总量,什么“招”都可以使。于是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悄悄地“登场”。这种利益上的需求,也使一些地方在对企业的监管上变得形同虚设。明明是“臭气熏天”,干部却说“没气味”;明明按规定,项目建设应先环评,却冠冕堂皇地说“工业园的在建项目虽然没有进行环评,但我们认为不会造成大的污染,因为项目建设时间紧,进行环评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就先同意建设了。”

  三是环保部门的尴尬。由于一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招商,领导及直属单位都有招商任务,导致隶属地方的环保部门难以执法。难怪阜阳市环保局副局长胡治感叹:“招商引资是政府行为,领导要求打破常规,不换脑筋就换人。环保部门隶属地方,所以执法很为难。”环保部门的特殊身份导致其很难作为,这是尴尬之一。据了解,各地各级环保部门超编现象普遍存在,就拿原隶属阜阳市现划归亳州市的利辛县来说,环保局现有人员80多人,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超编人员靠环保部门自收自支,因此难免会出现吃排污费和乱罚款的现象。“排污费”变环保部门的“人头费”导致环保部门不想作为,这是尴尬之二。

  四是子孙后代的不幸。由于一些地方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环保问题的过度放松,使得我们的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在一些地方,青山、绿水变成了荒山、臭水;呼吸不到了清新的空气,看不到了蔚蓝的天空。但是,我们的一些官老爷们却升的升、提的提。更为可怕的是,一些地方似乎觉察到了城市环境被破坏,于是将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偷偷地从城市转移到了乡村,就是“舍不得”它们搬出本地。真不敢想象,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会吃什么样的水?呼吸什么样的空气?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在环境问题上,上级年年喊,群众时时呼,但是一直得不到比较好的解决。这其中隐藏的“猫”帮“老鼠”的现象是该花大力气进行整顿了。一要采取措施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利益上结成的“统一联盟”,打破他们的“利益共同体”;二要尽快加大环保执法体制改革,努力消除现阶段条块分割,部门职能交叉,相互掣肘的管理体制弊端,实行垂直管理,以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对环保执法的压力,彻底解决执法力度不够、监控力度偏软的问题;三要加大对环境改造的资金投入,“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还人民以碧水蓝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