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生岂是学校谋利的廉价劳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0:04 红网

  进入9月份以来,酒泉市肃州区几十所中小学经肃州区教育局批准,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上万名学生娃放下书包拿起农具,陆续走上田间地头掰玉米。这项当地教育部门旨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学校补充教学经费的活动,招来不少怨言。(9月26日新华网)

  组织学生适当开展一些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

果的良好习惯,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无可厚非。可长达半个月停课放假来“勤工俭学”,学校的动机就值得质疑了。

  据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介绍,组织学生开展这种以掰玉米为主的“勤工俭学”活动是为了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按说,国家对西部地区已实施免费义务教育,那么,教师的工资、办公经费都由财政统发,既使存在一定缺口,也影响不大。

  而小学生14天、中学生18天的勤工俭学创造的经济收益又是多少?按每班40名学生每天劳动7小时算,每小时掰玉米一亩报酬100元,那么每天的收益就是700多元。至活动结束,每班至少可收益1万元以上。而这笔资金到底是用于弥补学校教育经费不足,还是解决老师福利待遇,单从学生自带中餐来看,其用途不言而喻。

  显然,这种打着“勤工俭学”的招牌强制学生参加的“义务”劳动,其实就是学校以谋取利益为前提,将学生当成了一个个廉价的劳动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而连续勤工俭学半个月,这既影响教学,也有损学生的身体健康。何况,9月份正是学生自家玉米收获期,倘若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何不放假让学生帮父母掰玉米?

  更耐人寻味的是,有部分学生不愿参加“勤工俭学”,学校便收取每生100元钱了事。既然是学校统一组织的“勤工俭学”,标榜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那么对这些不愿参加劳动者更应严加教育和管束,又何以可花钱“买”劳动?这就赤裸裸地暴露出了教育部门谋利是实,勤工俭学只是一种噱头。而且这种变味走样的勤工俭学,极容在学生中造成两极分化,形成等级观念。

  笔者记得读小学时也有劳动课,但每周仅一二课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当劳动,不但不觉得辛苦,反而有一种愉悦之感。可这种全天候的劳动,学生真的成劳动力了,但是廉价的。

稿源:红网 作者:陆志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