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盛泽 创新打造东方新“丝”路(观 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0:05 人民网-华东新闻

  ●真丝绸及化纤绸60亿米的年产量,全球每人可分一米布。一个年交易额超300亿元的“中国第一布市”,一个国内大型纺织生产基地,如何在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压力渐增之下,走出一条新路?

  盛泽的经验是:除了创新还是创新

  转型,是竞争的选择,更是发展的惟一出路

  今年,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掀起了“喷气织机热”。用镇党委书记盛红明的话来说,“我们这里进口喷气织机量太大,日本厂家已经供不上货,生产计划都排到了明年。”

  在纺织行业,喷气织机的主打产品是高档面料,其优势是产品更新速度快,附加值高,无污染。盛泽镇是国内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7万台无梭织机中喷水织机有6万多台,喷气织机原仅有8000多台。但到今年8月底,该镇的喷气织机已经超过1.2万台,预计年底还将增加2000台,而企业登记备案要求进口的超过1万台。

  喷气织机引进升温,一方面缘于国际纺织品市场的回暖,另一方面,则是盛泽纺织业力求转型的一个缩影。

  “按去年盛泽真丝绸及化纤绸60亿米的产量,全球每人可分一米布。但是,盛泽追求的并不是数量和规模。”盛红明说,“我们的目标是,用最低的投入和最少的资源产出最大的效益。”

  这不仅是全球市场竞争格局下的选择,也是盛泽这一古镇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增大之下的惟一出路。

  盛泽有2000多家企业,90%以上与纺织业有关,形成一条从缫丝—聚酯切片—纺丝—织造—深加工,到服装、服饰的丝绸纺织产业链,是国内纺织产业集聚性最高、纺织产业链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但是,纺织企业占地大、能耗高、污染重,且江南地区水网密布,一地的环境污染往往会波及周边。“怎么办?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丝纺业是盛泽的传统,有着500多年的历史,盛泽人不吃纺织业吃什么?”在盛红明看来,盛泽也需要经济结构调整,这个调整体现在纺织产业的升级换代上。

  自主创新:把企业从模仿的死胡同里拉出来

  盛泽纺织业强盛,但中小型纺织企业多重设备、轻技术,摹仿强、研发差。企业主从外地带回一小块布料,花50元、100元,请人分析解构,开出工艺单。企业只消按照这份工艺单开机生产,即能迅速“推陈出新”。事实上,由于产业相近、分工较细,盛泽的纺织品已经没有什么商业秘密可言。企业今天研制出某个新品,不出10天就可能被“克隆”。

  “必须把企业从模仿的死胡同里拉出来。”盛红明说。近两年来,盛泽镇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公共平台,有意识地将企业引领到自主科技创新上来。

  在市场的压力和政府的推力之下,盛泽的不少企业开始将科技创新工作日常化。比如,盛虹化纤与苏州材料工程学院合作,成立了博士后研究室;恒力化纤与东华大学合作设立技术研发小组;恒力集团甚至将研发中心建到了德国,建立起快速的创新反应机制。

  创新也贯穿于盛泽产品结构的调整过程。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盛泽镇纺织产品的特点一直是以薄形织物为主,里料产品占比较大。随着企业设备更新,错位竞争,差别化发展,盛泽纺织品市场的品种越来越多,形成装饰、家纺、棉布、服装、纺机配件等10余类3000多个品种。

  标准认证:要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

  9月25日,盛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大楼的会议室正在进行最后的布置。再过几天,这里将举行2006年秋季纺织面料流行信息发布会。

  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第一次将发布会放到一个小镇上来举办。据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副书记、主任吴新祥介绍,今后,国家每年将在盛泽和上海两地同时举行面料流行信息发布会。

  盛泽是国内纺织行业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的“中国第一布市”。但是,盛泽的目标不仅于此。“我们期望盛泽的企业能够成为国际市场的领军人物。”盛红明说。

  领军,当然不是指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而是盛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权威,即成为国际市场标准的制定者。

  要想制定规则,必须掌握规则。“现在同国外做生意,仍然会遭遇许多技术壁垒。”吴江祥盛纺织染整有限公司总经理盛友泉说。该公司今年3月通过了ISOTS16949国际汽车行业质量管理认证,这意味着公司的汽车安全气囊布得到了国际汽车行业的权威认可,它也是目前为止纺织行业中最严格的一项质量体系认证。加上已获得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EKO—TEX100国际生态纺织品认证,这个2000年投产的企业已获得4项国际标准认证。

  据介绍,目前,盛泽印染企业绝大部分已经通过环保ISO14000系列认证,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企业有30多家。

本报记者 郝 洪 杨晴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