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写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南段安阳工程开工之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4:34 大河网-河南日报

  今天,注定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我省承建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南段安阳工程破土动工。

  这一天,全省人民已企盼了很久。

  河南翘盼南水北调工程,是因为她对河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原地区的迅速崛起

有着太多的意义。省委书记徐光春直言,对于河南,这一世纪工程是“千秋伟业世人关注,千载难逢大好机遇”。

  长期以来,北方地区,特别是京、津、华北地区的水荒,步步紧逼,日趋严重。南水北调,成了半个世纪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渴盼。

  如今,恢弘工程大幕开启,南水北涌将要实现。水利专家预计,整个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实现调水380亿至48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可望根本扭转我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局面。

  南水北调为我省“解渴”

  缺水,是我省的“心腹大患”。

  据2000年编制的河南省水资源规划,要保证城市日常用水,2010年我省供水缺口将达29.7亿立方米;2030年,将达到50亿立方米。

  调水,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我省的缺水问题?

  摊开中线一期工程示意图,一条飘动的玉带——规划中的中线输水总干渠,自豫西南蜿蜒北上,纵贯河南全境。河南境内干渠全长731公里,渠段最长;中线一期工程分配我省用水量为37.69亿立方米,占总调水量的40%,全线最多。

  据测算,37.69亿立方米水,相当于我省新建了37个大型水库。

  这些宝贵的水资源,对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可估量。

  “干渠沿线是我省城市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在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主导地位。”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同立说,“干渠通水,这些城市将获得充足可靠的水源,对中原城市群崛起意义重大。”

  在对南水北调的调研论证中,“生态意义”被强有力地凸显出来。我省水利专家称,从南方调来的一渠清水,为我省抑制地下水过量使用、遏止地面沉降等生态恶化现象,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利保障。

  中线建成后,渠道两侧还将出现8至10米绿化带形成的千里绿色长廊。届时,库区及沿线地区天将更蓝,水将更清,山将更绿,展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670亿元投资助推我省经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省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是渠道最长、移民最多、占地最多、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这是我省有关部门对南水北调造福河南的经典描述。

  据介绍,中线主体工程总投资1367亿元,其中在我省境内投资约670亿元。巨大的投资将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省长李成玉指出:“这么大的投资投向河南,对拉动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解决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对水资源的迫切需求,增强河南经济发展后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机遇。”

  有关部门算过一笔账:初步估算,我省总干渠工程需水泥572万吨、钢材81.4万吨、木材8.2万立方米、油料70万吨、沙石料2678万立方米,水泥、石材、钢材等建材行业出现新机遇。按每5万至10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中线工程在建设期每年将为我省增加10万至20万个就业机会,我省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转移会出现新空间。清水走廊、绿色长廊的打造,会使干渠沿线众多景点连成一线,河南旅游将呈现南北黄金十字架构的新景象。

  以移民安置为例。据统计,库区7.4万老移民现有人均耕地为0.87亩,年人均纯收入仅有920多元。库区移民外迁安置后,不仅能享受国家按每人每年600元再扶持20年的待遇,而且人均耕地增加,住房条件改善。搬迁后,移民人均水浇地1.05亩,人均旱地1.4亩,人均住房面积从23.2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且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出现新亮点。

  建设南水北调河南重任在肩

  多做兴修水利事,泽及今人与后人。建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对南水北调这项世人关注的千秋伟业,河南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都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考察水源地时强调,建设好这项工程重点在认识,关键在移民,成败在水质,责任在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千辛万苦搞好建设,把这项工程建设成为造福百姓、造福后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绿色工程、富民工程。

  省长李成玉到南水北调办公室调研时强调,要倾全省之力建设好、服务好南水北调工程。省委副书记陈全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副省长刘新民、张大卫等领导,多次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为永保一渠清水送北京,河南也承担着重大责任。徐光春说:“我们有责任确保这是一渠清水。各地各部门要确保环境治理常抓不懈,使之成为永不凋谢的绿色工程。”主要水源地及水质保护区范围内的南阳、洛阳、三门峡等市不惜代价,全力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

  让我们遥望2010年:中线工程建成通水,长江黄河千里携手,两大母亲河共同哺育中原。那时,河南人民有理由自豪:为了南水北调这项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的千秋伟业,我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②6

  □本报记者李晓玮董学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