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兴宁教育稳定和谐创新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9:20 南方日报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兴宁教育事业飞跃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教育发展更是大跨越。

  中共兴宁市委、兴宁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制定规划,研究

决策,发动海内外贤达捐资办学等途径,推动兴宁教育朝着稳定、和谐、创新、发展的方向快速迈进。

  近年来,兴宁市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广东省委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根据兴宁实际,提出了以“实施‘一一三’工程,构建稳定、和谐、创新、发展的兴宁教育”为主题的工作思路:

  一是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即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心解决教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维护教育的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保证学校和师生的安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立足源头防范,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党员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在教职工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抓住一个龙头。即抓住兴宁一中创建全国1000所示范性高中为龙头,推动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

  三是突出三个重点。即在“普九”、“普高”、职业教育方面,突出三个重点。“普九”教育,突出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扩大城区学位这一重点,加快“危改”和薄弱学校改造,促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普及高中教育,突出增加优质学位这一重点;发展职业高中,突出扩大招生规模这一重点。

  在党政重视,各方协作共同努力下,兴宁教育正朝着稳定、和谐、创新、发展的方向快速迈进。

  高中阶段教育步入快车道

  龙头带动

  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有“百年名校”之称的兴宁市第一中学,近年来加快了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的进程。在兴宁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兴宁一中相继实施了“三优化”、“三加强一加快”等措施。“三优化”即优化师资、优化生源、优化环境。“三加强一加快”即加强学校各级班子建设,加强学校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步伐。

  围绕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这一目标,兴宁一中大力推进“三大战略”,全力促进“四个转变”,努力实现“五个一流”。“三大战略”,即“名生、名师、名校”战略,“理念领先、科研兴校”战略,“以人为本、以质立校”战略;“四个转变”,即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型、个体型、接受型向自主型、合作型、探究型转变,教学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教育方式从管教型向养成型转变;“五个一流”:构建一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教育教学管理,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一流的校园育人环境。

  兴宁一中积极实施“扩容促优”工程,扩大校园面积42亩,使学校占地达到150亩,新建校舍2.2万平方米,改造校舍1.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运动场3.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校道5000多平方米;从各方面保证了90个教学班、5000个学位的规模。

  扩容促优

  突破普通高中瓶颈

  围绕600个教学班、36000人的规模,每万人口在校高中生达到300人以上的目标,从2003年开始,兴宁普通高中连续扩容促优,快速发展,高中学生每年以2000人左右递增。2006学年,全市普通高中规模达到了57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350人,每万人口高中生达到277人。按照目前发展速度,兴宁市可望明后两年在全省经济欠发达县、区中率先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

  在普通高中教育“扩容促优”工作中,以2004年梅州市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现场会在兴宁召开为动力,挖掘现有学校潜力,盘活存量,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完全中学高、初中分离和新办、扩办高中相结合;同时扩建、改建教学用房,扩大现有普通高中的规模。2004年以来,投入4265万元,在13所高、完中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总面积达64572平方米。

  加快优质高中学校建设,增加优质学位数量。目前,全市14所完全中学、高级中学中,已有2所广东省一级学校,6所梅州市一级学校,6所兴宁市一级学校。全市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达到81.3%。2006年,兴宁市8448名考生参加高考,专科以上入围6306人,高考入围率达75%;其中,总分700分以上有118人,本科线以上2366人。今年兴宁市在校大学生可达18000人,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达到160多人。

  面向市场

  职业教育迈大步

  为了办好兴宁市职业技术学校,兴宁市委、市政府采取措施,三迁校址,使兴宁市职业技术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超过20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到3.56万平方米,今年2月升格为国家级重点职中。之后,兴宁市政府又投入200多万元为该校建设了占地40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实训区。至此,该校已成为集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广东省骨干示范专业(工艺美术)于一身,办学格局多元化,升学与就业并举的国家级重点职中。今年,兴宁市职业技术学校与珠三角6所职业技术学校、企业联合办学,形成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激活了学校与市场挂钩的积极元素。今年兴宁市职业技术学校招生804人,比上年增长70%。

  与此同时,全市职业技术教育都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今年全市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招生2820人,输送外地中专、技校新生2010人,共有4800人就读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

  多管齐下,营造和谐创新教育环境

  兴宁市近年来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以人为本,即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通过调整优化教育资源,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心解决教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高考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维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教学质量正大步提升。

  积极实施“危改”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以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为指导,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学生生活设施改造工程,积极改造学校危房。对全市学校进行全面调查核实,仍有330所农村中小学校存在28万多平方米D、C级危旧校舍,其中D级危房为11.934万平方米。

  危房不除,教育不稳,群众不满,政府不安。为迅速改造D级危房,兴宁市成立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改造危房校舍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加强领导。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规范化学校建设。为了解决危改所需的4300多万元经费,各级领导纷纷带头捐款,海内外乡贤踊跃支持,全市干部、职工、群众捐资1000多万元。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000万元。

  2006年9月1日开学之前,兴宁市学校D级危房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全部交付使用。今年,“珍珠”、“碧利斯”、“格美”、“派比安”四次特大台风暴雨正面袭击兴宁,兴宁市没有一处校舍倒塌,保证了学校师生和财产安全。

  调整学校布局

  优化教育资源

  兴宁市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关于调整学校布局文件精神,坚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做到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全市中小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争取省、市老促会等支持,共筹集资金3200万元,改造了72所老区小学,改造了一批山区破旧中小学校;同时将调整学校布局与危房改造、薄弱学校改造相互结合起来。至目前为止,为调整学校布局共投入资金11072万元,完成了异地新建学校11所,撤并学校159所,扩建学校57所,新建校舍87164平方米,优化了全市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强化教育管理

  推进素质教育

  兴宁市近年高考成绩突出,年年刷新记录,这正得益于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高考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兴宁市近年来全面加强了教育管理,全面实施科研促教,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推进素质教育。一大批中、小学分别被上级有关部门授予省级实施新课程的样板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小语学法指导实验研究先进集体、音乐特色学校。目前开展的“欠发达地区教育科学管理策略研究”课题是广东省“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

  在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开展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内容的“三个建设”。以教育管理制度化、程序化为目标,以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为指导思想,经过反复讨论,出台了《兴宁市中小学年度工作考评指标(试行)》、《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评估指标》、《教师教学常规》、《教师师德要求》等制度,从而激励了广大校长和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以继续教育为重点,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培训,提高教师学历水平。近3年来,通过业余进修毕业的本科生2164人,专科生1842人;目前,仍在职业余进修本科的有981人,业余进修专科的有930人。

  优化育人环境

  实施校园“三化建设”

  有了好校舍,还要有好的育人环境。兴宁市在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的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校园文化、绿化、净化等“三化建设”。通过理论研讨、树立典型、参观现场、推广经验等方式,指导全市不同类型的学校开展校园“三化建设”,尤其是突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现在,全市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校风和校园文化,“三化建设”迈开了新步,优化了育人环境。

  丰富多采的艺术活动是兴宁市校园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03年以来,相继成立了教师业余艺术团和书画教育研究会、音乐教育研究会。3年来,教师艺术团下校下乡演出81场,观众超过16余万人次,活跃了城乡、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学校成为当地亮丽的风景线。

  文化之乡人才辈出

  兴宁市是闻名遐迩的文化之乡,兴宁人民一向以胸怀大志,刻苦读书,报效民族为荣。特别是自1903年开启现代教育以来,人才辈出,群星闪烁,先后涌现了数以千计的科学家、专家、教授,还有45名大学校长和5名院士,如:

  张如心(1908~1976)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报》主编。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1941年3月,在《共产党》杂志发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在党内最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说法。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佛松1933年出生。1988—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的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化学奖)及日本高分子学会国际奖。是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及外事委员会委员。

  刘焕彬1942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制浆造纸工程专业;1986~1987年赴美国爱达荷大学进修,并受聘为该校客座教授;同期两次受聘为加拿大高技术应用公司特邀研究员。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兼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美国制浆造纸协会会员、国际委员会委员,是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汪懋华1932年出生。1951年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农机系。1984年4月至1990年12月任中国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1987年7月受聘为教授。1985年至2002年间,先后连任历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学科评议组”等组织成员兼第一召集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作梅1918年出生。机械工程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金属压力加工领域的研究工作。指导开展了金属超塑性和非晶态合金的研究。成功地进行了球墨铸铁的冲击性能试验,并研究了A3钢中板的机械性能。首次提出变形量的积累作用与奥氏体晶粒度的关系。

  李善邦(1902~1980)中国近代地震学的开创者。早年就读于兴宁一中,1925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地震研究室主任,并在北京创建中国第一个用小型机械地震仪装配的地震台。是中国地质学会早期的终身会员,也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的发起人之一。

  图:

  迈向全国示范性高中的兴宁一中。

  兴宁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示意图

  兴宁市高考情况示意图

  兴宁教育源远流长。图为始建于明朝的兴宁学宫。兴宁学宫自1909年至今,相继成为兴宁一中、兴民中学校址,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5月,兴宁市召开职业教育现场会,为兴宁市职业技术学校与广东省石油化工学校等6所学校、企业联合办学隆重举行挂牌仪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