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华赛北迁与造假事件无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9:36 南方新闻网

  “华赛北迁与造假事件无关”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证实“华赛”组委办从深圳移至北京,第三届明年在上海举行

  昨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华赛”组委会主任于宁向本报记者证实,中国国

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组委会办公室将从深圳移回北京,今后承办方将实行申办制度,并证实第三届“华赛”将于明年3月在上海举行。而此前,深圳曾被定为“华赛”的永久举办地点。

  “华赛”已在深圳成功举办两届,何以还要迁出深圳?针对“承办单位所属摄影记者造假事件是否成为华赛远迁原因”的议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华赛组委会主任于宁予以否认。“华赛”组委会多位负责人表达了同一观点:为了更好地市场化运作。

  “迁出深圳是一个好事。”最早提出创办“华赛”的一位创意者表示,随着“华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按照国际惯例,这种赛事的通行做法是通过市场进行运作,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在深圳举行的前两届有半官方的背景,一直由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原隶属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报业集团承办,相关费用都是由承办单位负责。”如今这位还在“华赛”组委会任要职的人士还透露,前两届由于费用由承办单位承担,“市场开拓上甚至没有进行。”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华赛组委会主任于宁表示,“华赛”迁回北京,并确立申办制度,目的在于尽快使“华赛”进入市场化运作轨道,使其在发展成为世界新闻摄影评选名牌的同时,成为既有重大社会影响,又有良好经济效益的良性文化产业。针对“承办单位所属摄影记者造假事件是否成为华赛远迁原因”的议论,于宁予以否认,表示那“只是个人行为,与承办机构无关”。

  对于正在致力于将文化产业列为深圳第四大支柱产业的深圳,众多人士认为,尽管“华赛”迁出对深圳文化产业未必能造成直接影响,但这一国际品牌的“流失”,肯定是深圳的一大憾事。一位业内人士说:“一个盛大摄影赛事,其实是一张城市名片,背后的无形资产将无可估量。”

  “华赛”组委会办公室的迁出会不会影响到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于宁表示“不太好评价”。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刘树勇教授对此的回答是“不会”,因为“华赛”采取申办制,包括深圳在内的任何地方都有机会去申办这一赛事。刘树勇认为,较北京的政治中心而言,“深圳这块移民的世俗气息更浓厚的经济改革的前沿可能更利于一个商业品牌的正常成长。”

  于宁证实,根据申办制这一原则,第三届“华赛”将请北京航线廿一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总承办方,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朱家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承办单位,评选工作于2007年3月在上海举行。

  ■“华赛”简介

  “华赛”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大型国际摄影比赛,为全球新闻记者和摄影师提供新闻摄影作品、学术信息交流和友好交往的平台。“和平与发展”是“华赛”永恒主题。

  经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深圳报业集团承办,首届华赛获奖作品于2005年3月24日在深圳揭晓。

  首届“华赛”共收到76个国家和地区的1765位作者寄来的参赛作品21627幅;第二届“华赛”继续在深圳举行,共收到77个国家和地区的2389位参赛者寄来的27028幅新闻摄影作品。

  ■造假事件回顾

  2006年4月3日,“华赛”组委会发表声明,取消第二届“华赛”两幅获奖作品获奖资格:一幅是经济与科技新闻类单幅金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一幅是经济与科技新闻类单幅银奖作品《流水线上的打工妹》。原因是:《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是获奖者林勤曾用软件对照片上的内容进行了结构性剪贴。

  《流水线上的打工妹》系摄于2005年之前的作品,不符合本届比赛规程第二项“参赛作品要求”中第1条的规定:“单张照片必须是在2005年拍摄的”。

  ■组委会释疑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华赛”组委会主任于宁

  是基于市场运作考虑

  昨天下午5时30分左右,本报记者联系上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华赛”组委会主任于宁,他表示,组委会办公室迁至北京是基于长远的考虑和市场运作机制的目的,与第二届华赛摄影记者造假没有关系。

  “组委会办公室地点的变动,肯定会引起关注和议论,这很正常。”于宁表示,组委会迁回北京是基于长远的考虑和市场运作机制的目的,确立申办制度,旨在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华赛”成为国际重大赛事的科学运作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尽快使“华赛”进入市场化运作轨道,使其在发展成为世界新闻摄影评选著名品牌的同时,成为既有重大社会影响,又有良好经济效益的良性文化产业。

  “办公地点设在深圳,而组委会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在北京,从距离上来说太远也不方便。”于宁说,“办公室离开深圳不代表以后华赛不会落户深圳,如果深圳有意申办的话,只要各方面条件符合,华赛仍然可以回到深圳举办。”

  于宁强调,对于前两届“华赛”,对深圳方面无论是组织还是服务工作方面,国外的评委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评选的结果、评选的过程都很满意,超出最初的预期。

  针对深圳摄影记者造假导致“华赛”迁出深圳,于宁表示,“造假是个人的行为,跟承办单位、机构没有关系。”

  华赛评委会评选秘书长、新华社高级编辑黄文

  为了让比赛更专业化

  在华赛评委会评选秘书长、新华社高级编辑黄文看来,组委会办公室由深迁至京,根本原因是希望大赛的相关工作能更加有效率地运作,让比赛更专业化,并尽快地进入市场化运作。因为该赛事真正的主办方中国新闻学会的办公地点在北京,其机构分成两地,往来成本会高,工作也不便。

  至于网络上怀疑的造假问题,她则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也不像人们诟病的深圳的文化积淀那样。反而在她看来,之前的两届华赛,无论是从照片的规模,参赛的人数,还是涉及的国家和地区都大大超出了组委会的预料,也让世界很多地方的业界感到惊讶。

  ■业内反响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刘树勇

  放在深圳更利于成长

  昨天下午6时,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刘树勇。他认为,深圳这块移民的世俗气息更浓厚的经济改革的前沿可能更利于一个商业品牌的正常成长。

  对于之前举办的两届“华赛”,他认为应该从价值和标准两个方面去考量。从价值上来说,“华赛”认为是继中国新闻奖后面又一个新闻摄影方面的大奖,在摄影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元之内另生一元,是具有建设性,但从技术层面来说,得分不是太高。他认为。“至少在评委的资格的标准上有需要修正的地方,要想赛事国际化,评委须在学术和经验层面上有更宽广的视野。”同时要避免既当裁判也做运动员的局面出现。

  刘树勇表示,无论迁到哪里,他更关注的是标准谁来定,谁来监管的问题。因为从前一届造假照片的出现来看,显然在这方面存在缺失。

  一位深圳摄影界的人士则表示,“华赛”迁走很正常。毕竟深圳还是缺少文化积淀,人心浮躁,多少有些急功近利,尽管这些是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但华赛的毅然离去值得深圳反思。从举办的两届华赛来看,某些方面而言,缺少了新闻的纯粹性和摄影的权威性。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普德法秦鸿雁

  图:

  第二届“华赛”“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作品--《克什米尔地震的难民》,摄影者为美国《时代周刊》摄影师保拉·布龙斯坦。

  首届“华赛”“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作品--《受伤的伊拉克儿童》,摄影者为法新社伊拉克籍记者法利斯·阿勒德利米。

  第二届“华赛”经济与科技类金奖照片《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摄影者:林勤),因涉嫌造假,后被组委会取消比赛和金奖获奖资格。

  第二届“华赛”经济与科技类银奖作品--《流水线上的打工妹》(摄影者:王凡),也被组委会取消获奖资格,理由是该作品的拍摄时间在2005年之前。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