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双剑合璧”消弭“校园杀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9:47 浙江在线

  一位初一女生与一位初三男生因琐事争吵了几句,随后叫来父母,父亲冲进学校狂殴该男生,致其死亡。(见22日《华商报》)这不是古惑仔电影,而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一幕,可这种惨案多少还是有点让人难以置信。

  惨剧发生后,我们与其怒不可遏地指责,不如理性而冷静地分析一下,这位家长为何会怒下杀手。笔者以为,只有弄清其杀机,才能解开杀机背后的玄机。而这无疑比非理性

的谩骂强胜百倍。

  其实类似的新闻,还远不止此一例。校园内的负面新闻,诸如家长杀老师、杀校长等新闻,最近几年屡现报端,这次不过是被害人由老师变成了学生。为了孩子的教育,校园内竟然一再发生冲突,乃至频频酿出人命血案。我们不禁生出疑问,校园又非江湖,何以杀气如此之重?

  面对如此严峻的教育现实,在震惊、悲痛之余,诸如“教师是否能打学生”、“今后老师还敢教育学生吗”、“学生矛盾一定要家长‘解决’”之类的问题,纷纷浮出水面,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其实集中起来也许就是这样一个教育课题:教学中如何把握“惩罚”尺度、分寸;学生间的发生摩擦后,家长和学校以何种积极姿态介入,并扮演什么角色?

  要解此题,笔者以为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也是关键的一方面是,棍棒教育当休。以此案为例,它给笔者的印象是,此家长必将“棍棒底下出孝子”奉为家庭教育之圭臬,认为不打不成材。管教孩子时,火气一上来,打孩子一顿是常有的事情。但管教的效果却未必尽如人愿。现实生活中,因为棍棒教育导致物极必反,引发的悲剧,这就是很好的一例,虽然打的还不是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棍棒教育如此盛行?有一个原因:打骂是最简单,最机械的方式。但同时简单的棍棒教育还极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形成畸形性格。况且我们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只是这些权利被一些急性、愚昧而粗鲁的家长给剥夺了。

  第二方面,就是校方应注意“惩罚”的尺度。教育是“长善而救其失”过程,并且惩罚和诫勉是一个人铭记过失、纠正错误的必要手段的话,惩罚须讲究方式方法,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且必须与激励相结合。惩罚标准应该是确定、适度的。如此,方能在纠正学生之时,不至招致家长的反感和仇恨,也才能避免为自己惹上无妄之灾。

  当然,若是矛盾发生在学生之间时,家长和学校更应积极介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合情合理,双方自然能冰释前嫌,而不能再简单粗暴地一罚甚至一打了之了。

  显然,以上原则不仅需要校方和家长严格遵守,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配合。也就是说弥漫的不和谐的“校园杀气”固然有待以上的“双剑合璧”来消弭。而欲使我们的教育有一个更和谐的秩序基础,无疑是摆在每一个关心教育者面前不容回避的课题,群策群力,方能集思广益,消弭杀气。


作者: 李晓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