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校长谈大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11:18 青年时讯

  9月21日下午,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协办的“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校长论坛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2所重点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就这些热点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中国青年报社社长王宏猷在致辞中说,教育问题和就业问题是当前中国最大的青年问题之一,也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岳在现场表示:创新与就业两大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大学生群体自身所关注的问题,是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成长的一项重点工作。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作了关于“大学生就业机制的转型与大学的对策”的主旨演讲。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主持论坛并作总结发言。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维嘉、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天津大学校长龚克、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等先后就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与充分就业、创新与诚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闵维方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大学生就业的逻辑起点是市场需求

  ■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不得不考虑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的供求规律进行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的配置

  ■大学必须面对市场经济这种新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相应的办学理念和学科结构

  ■前一段很多学校在扩招时,往往选择培养成本比较低的专业扩大规模,带来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在发言中表示,社会经济的转型导致大学生就业机制发生根本的转变。过去是由国家计委制定相关的计划,而现在,大学生就业的逻辑起点是市场需求。

  闵维方认为,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有需求就会刺激供给,而这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年薪和岗位特性。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不得不考虑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的供求规律进行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的配置。

  闵维方说,北大今年招的各省市自治区高校的文科第一名大部分集中在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理科前10名,8名都是选计算机专业,因为就业的机会高。但原来北大古印度语,古波斯语专业招得很多,因为这些专业对北京大学文史哲都很重要。但如果只招10个学计算机的,10个学工商管理的,10个学法律的,招2000个学古波斯语的,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就会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不适应,不是说你学的专业重要不重要,而是要考虑到现实的需要,这个对大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学必须面对市场经济这种新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相应的办学理念和学科结构。另外,前一段很多学校在扩招时,往往选择培养成本比较低的专业扩大规模,带来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大学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带来的人才结构的变化,客观地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作学科结构的调整。

  王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信息不对称往往造成大学的盲目和社会的盲目,使得社会处于一个发散状态——这很可能造成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崩溃,因为许多学校的扩招并没有按照社会的需求来进行

  ■我们培养人才的层次还不精细,培养各个专业的硕士、博士,都用同一个标准,完全脱离了社会需求。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周期,你如何做到当你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未来走出校门走入社会的时候有合适的岗位,需要做出一个有效的评估。现在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反馈信息提供给我们

  作为一个大学的主要领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深感高等教育现在无论从体制、机制还是理念上都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他认为信息不对称往往造成大学的盲目和社会的盲目,使得社会处于一个发散状态——这很可能造成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崩溃,因为许多学校的扩招并没有按照社会的需求来进行。

  王树国说:“‘神五’和‘神六’的群体在35岁到40岁,极少有从国外引进的博士和硕士,大部分是我们自己培养的。这个群体的培养经验,对我们高等教育是非常好的启迪。同时,我们培养人才的层次还不精细,培养各个专业的硕士、博士,都用同一个标准,完全脱离了社会需求。同样是博士和硕士,应该有不同层次和类型。我们毕竟不需要那么多博士、硕士进行研究。高校没有更多地给大学生提供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对团队精神的追求,他们走向社会时会感觉很迷茫。人才培养是一个长周期,你如何做到当你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未来走出校门走入社会的时候有合适的岗位,需要做出一个有效的评估。现在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反馈信息提供给我们。”

  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社会舆论应该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正确的导向;还有如何革除一些传统的文化观念的影响等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严峻,我想这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教育规模大幅度扩张的背景之下不可避免的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所大学不能够关起门来办学,不能够不顾社会的需求培养人,应该通过教学改革和建设,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创业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让他们能够到就业市场去竞争,取得成功。”

  钟秉林认为,就业问题还涉及其他方方面面,比如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要尽可能提供比较多的岗位及用人单位。应该树立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用人观;社会舆论应该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有正确的导向;还有如何革除一些传统的文化观念的影响等。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我想就业问题是会得到缓解的。

  顾海良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扩招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就业的难度,反而缩短了就业的时间

  ■水平高的学校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如何把高水平的学生输送到高水平的岗位上。所以这是一个大学的整体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问题

  ■人们往往希望一所大学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进入社会,从事某一项职业,但是如果大学只是职业性的培养,那不是大学成功之处,也不是成功大学的典范,所以我认为必须考虑到大学的真正功能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说,就业问题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扩招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就业的难度,反而缩短了就业的时间。更多的学生上了大学,使就业结构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对就业的要求提高了,因为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了;二是大学生的就业挤压了社会上其他的人才,使失业人数可能增加。水平高的大学的学生也开始挤压水平差的学校的大学生就业,现在质量低的高校就业率甚至只有20%多。水平高的学校的问题是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如何把高水平的学生输送到高水平的岗位上。所以这是一个大学的整体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问题。

  顾海良认为,精英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的评价由学术学界来作,自己评自己。进入大众化教育以后,大学的办学质量由社会、民间评价,社会、民间有自身的评价标准。以前的大学只听学界的声音,而现在,既要接受学术和学界的评价,又要接受民众和民间的评价,处在双重评价之下。因此,如何办学,如何树立目标,需要讨论定位。人们往往希望一所大学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进入社会,从事某一项职业,但是如果大学只是职业性的培养,那不是大学成功之处,也不是成功大学的典范,所以我认为必须考虑到大学的真正功能。

  顾海良认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必须看到现在大学生的优势,必须在尊重大学生的前提下,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要以大学生为本。现在大学生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个是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学校的社会实践都是由他们自己搞,自我组织完成;第二个能力是自我学习能力,现在的大学生远远超过我们,他们通过网络可以谋求课堂上没有学过的知识。第三个是融入社会的能力,现在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大家评价大学生不像大学生,因为他们能很快融入社会民众中。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这种创造、创新、创业的能力,以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就业的能力和水平。

  谢维和清华大学副校长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追求就业率,但不能仅仅追求就业率,关键是高校如何真正把学生输送到国家最需要的岗位上

  ■能不能把我们的学生输送到我们国家的重要岗位,这是评价我们毕业生工作的重要标准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说:“第一,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追求就业率,但不能仅仅追求就业率,关键是高校如何真正把学生输送到国家最需要的岗位上。其次,从计划经济的分配模式,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择业模式,对大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形成了挑战。在计划经济分配模式下,我们完全按照计划,把学生分到国家需要的岗位上。现在的择业模式,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他们所希望去的单位和岗位。能不能把我们的学生输送到我们国家的重要岗位,这是评价我们毕业生工作的重要标准。第三,清华在这方面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我们增加了定向招生模式,从招生开始就明确学生毕业以后就是到重点单位、重点企业,包括边远地区的单位工作。现在每年已有200多名定向培养的学生。二是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包括艰苦行业。同时,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开展各种活动,包括提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我们新闻传播学院,提出‘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就业。三是加强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了解企业、部门的实际,感受到这些企业、部门的发展空间,也坚定他们去这些地方工作的信心。2006年清华大学参加就业的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基层、西部重要企业和领域工作的毕业生占到毕业生总数的45.4%。”本报记者朱晨辉/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