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际赛事催熟中国车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13:00 青年时讯

  法拉利车王的上海效应

  10月1日,F1大赛将登陆上海,与F1一起来的还有即将在上海完成谢幕表演的车王舒马赫,舒马赫将在上海拿下他职业生涯的第八个世界冠军。为此,上海方面计划大张旗鼓地搞一场纪念活动,并建立舒马赫纪念馆。上海方面为宣传一个国外车手如此不遗余力,这多少让国内的车手有些尴尬,从而也折射出国内车手的缺乏和国内赛车环境的不成熟。

  据此,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经营部陈振环主任表示,舒马赫的退役和夺冠对于上海是一种契机,上海方面的这种行为完全属于商业行为,无可厚非,借助舒马赫的噱头搞赛事经营和票务推广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这种行为是值得推广的。舒马赫的退役表演为上海站的比赛制造了悬念,可以大大吸引众多真车迷和伪车迷的注意力,并且在他退役以后更会刺激新的车手的竞争,车王退了但他的位置需要一位新的车手来代替,谁会是这个后继者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竞争的焦点。同时,国际赛事在中国的举办对于国内赛车运动的发展,对于国内车手的培育都是十分有利的。

  那么,国外车手在中国受到热烈的欢迎对于中国车手是不是一种尴尬呢?对此,陈主任认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因为国内的车手没有可以和舒马赫这样的世界顶级车手相媲美的,所以舒马赫所享受的超级待遇并不会给中国车手带来太多不利的因素,相反,这件事还会刺激国内车手的发展。如果这个问题放在赛车运动发达的英国、法国、巴西等国家是会受到国内大部分车迷反对的,因为这会对他们本国的赛车明星造成冲击。

  中国车手凤毛麟角

  与舒马赫、阿隆索、巴顿等国外车手的风起云涌相比,国内车手则表现得默默无闻,这种默默无闻不是发不出声音,而是根本就没有资格发出声音的人。

  同时也是A1中国国家队领队的陈振环主任,2005年参与了A1中国国家队在珠海赛车场搞的车手选拔工作,陈主任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其实真正合格的车手只有5名,全国13亿人口,出来竞争这个位置的只有十几个人,而能够选出来的只有5个人,同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德国,至少会有1000个人来竞争这个位置,之间的差别足见中国车手现有的状态。”

  陈主任由衷地感叹:“用凤毛麟角这个词形容中国车手的现状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所以,从汽联(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这个角度看,A1能够搞到现在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车手的培养如其他体育赛事的运动员培养一样都不是一蹴而就,就像丁俊晖的一夜成名一样,在他成名之前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培育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被人们所忽略的。

  陈主任介绍,中国的赛车运动仅仅有20年的历史,从前国内只有一两个赛事项目,拉力赛、低级别的越野赛等无场地的赛车项目刚刚开展起来,近几年有场地的赛车项目才出现,而方程式比赛还只是近两年才引进的,熟悉F1的人多是近两三年才多起来的,即使是A1的铁杆车迷充其量也就是看完了一个赛季的比赛,赛事的引进和举办是车手培育和成长的基础。相对而言,车手的培育却需要很长的过程,很多车手几岁就要在卡丁车上训练,卡丁车上跑出了名堂才有可能向大马力的赛车发展,车手成长的过程至少也要十年,相比之下,要在国内找到优秀的方程式赛车车手则是难上加难,因为其成长的土壤刚刚具备。

  中国特色车手培养模式

  国外赛车运动与汽车工业是同步行进的,汽车工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飞跃几乎都是在赛车身上现行完成的,赛车运动与汽车工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国内,汽车工作发展的历史和步伐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即使是北京私家车的拥有量也只是近几年才飞速上升的,赛车运动所需要的基础很虚弱。

  由于国外赛车运动的氛围非常好,所以政府根本就无需为培养赛车车手的事情费力,他们培养车手完全是个人行为,只要是喜欢赛车的年轻人都可以花很少的钱去培训,只要喜欢在英国、德国、法国的每一个稍大一些的城市都可以找到廉价的赛车场进行练习,只有那些基础好的、潜力大的车手,国家才会进一步花大力气去培养,车手的底层资源非常好。而在中国,至今只有北京、上海、珠海三个城市有赛车场,而这仅有的三个赛车场多数都是香港、澳门的车手在训练,赛车场的日程还被各种活动排得满满的,这就是差距。

  陈主任介绍,现在国内车手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个是以俱乐部为核心的赛车学校、赛车俱乐部搞的车手培训。俱乐部机动性强,活动起来比较灵活,是目前国内车手培训的主要力量,例如:海亿汽车赛事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自从组建A1中国国家队之后,常年输送车队尤其是优秀车手出国去跑各种比赛,这对车手就是一种真刀真枪的培训。另外一种就是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搞的一些车手的培训工作,其中还包括裁判员等赛车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A1让家长看到成名的新路

  尽管国内车手资源缺乏,但是近几年的发展证明,人们对于车手这一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陈主任举例说,就拿今年的卡丁车比赛来说,参加的人数超过了100人,比往年要多出几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从前由于安全等问题很多家长对于搞赛车很担心。

  但是,自从F1进入中国,A1在上海成功举办以来,使很多家长看到了一条使自己的孩子成名的新的道路。尤其是A1的第一个赛季上海站的比赛中,上海籍车手江腾一在家乡父老面前的表演让上海人对赛车的关注度倍增,尽管比赛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观众给予的关注已经足以说明车手江腾一在上海市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对他的认可。

  陈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民间舆论一直在强调所谓车手的家庭式培养,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所谓家庭培养是你的父母是赛车方面的人才,他们可以教会你赛车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能。而现在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家庭式培养多数都是由家庭出大部分的资金、国家出少部分的资金让车手出去学习赛车知识、赛车技术,然后再由家庭出资出去跑一些比赛,这种模式并不是家庭式培养,车手最初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还是要在俱乐部、在赛车学校中完成的,至少车手的赛车驾驶执照就需要中汽联审核颁发,这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由家庭单独完成的。目前国内几个跑得比较好的车手,如;程丛夫、江腾一、马青骅等,他们基本上都属于这种模式。

  另外,陈主任还强调,培养车手并不是每个家庭都适合的,除去孩子爱好、资质、天赋等方面因素外,单是培养车手的花费每年至少都要上百万元人民币的投入。对于很多家庭偶尔去赛车场上跑跑卡丁车并不是什么难题,但是要坚持每年掏上百万元,然后一直坚持十几年的时间,这就不是每个家庭都能玩得起的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