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展文化生产力 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15:40 红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工作本领的考验。

  一、发展文化生产力是衡量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

  

  文化生产力是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文化生产力在当代不仅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生产力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严峻形势,从国际环境看,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加入世贸组织后文化市场准入的放宽,使我们面临西方文化产品的大量输入、文化资本的急剧扩张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从国内发展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面对国际国内两方面复杂的形势,如果不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先进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就不可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目前,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我们在运用现代技术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上能力不强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不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从数量、质量、多样性、个性化等方面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就不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不可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由于文化发展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地位,引导、驾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成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党的五项重要执政能力之一,这深刻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思路,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与时俱进、达到了新的高度。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既是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需要,也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先导性意义。因此,我们党要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文化内涵的丰富增加执政的资本,用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行动增强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能力,用精神文化资源的整合切实提高执政能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

  

  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导,提高党发展文化产业的能力,强化发展文化事业的责任。

  要加强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导。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一要创新思想观念,把握总体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应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确保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管理。在文化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理顺主管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在管理方式上,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直属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三要深化内部改革,增强微观活力。不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还是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都必须切实转换内部机制,增强参与竞争的活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同时要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逐步建立国有文化资产出资人制度。四要完善相关政策,创造良好环境。要着力优化文化市场环境,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壁垒,实现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文化要素的优化组合,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营造以业聚才、以才兴业、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要提高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能力。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一要坚持市场取向。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准确把握人们的文化消费心理和习惯,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手段和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在面向市场中奋力开拓市场,在开拓市场中积极引导市场,引导受众消费。二要优化资源配置。我国的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国有文化单位。必须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以结构调整为带动,盘活存量资产,扩大增量资产,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参股等形式,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三要促进多元经营。要利用文化产业关联度高、覆盖面广、成长性强的特点,鼓励和支持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投资和经营,促进文化产业领域的内部联合,促进文化产业多元经营。逐步完善投融资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四要打造优势品牌。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提高文化的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出特色品牌,开发原创品牌,发展现代品牌。

  要增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责任。文化事业历来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艰巨任务,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把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要目标,把文化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一要实施精品战略。文化事业的繁荣,是以大批精品力作的涌现为主要标志的。要组织广大文化艺术专家潜心攻关,创作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着力打造文化品牌。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大胆探索,不断推出有较高学术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成果。二要加快都市文化建设。以全面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中心,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文化,努力形成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相促进的现代都市文化格局。三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要以培养“四有”农民为目的,完善农村三级文化网络,巩固农村文化阵地。要加强集镇文化建设,积极开掘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资源,建设“一乡一品”农村特色文化。要举办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解决农民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要实行文化扶贫政策,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经常性、高质量的科技、教育、信息等文化服务。四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历史文物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发展先进文化必须重视和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要有力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抢救一批稀有的或濒临灭绝的优秀民间艺术品种,加大对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抢救力度,充分挖掘、整理、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优秀民族民间艺术资源。

  (作者系中共桂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稿源:红网 作者:方南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