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的长征,永远的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00:06 红网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跨越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力量支撑并凝聚着他们,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可是,长征精神是个抽象的东西,究竟长征精神有哪些内涵,没有读过书,不了解那段革命史,就很难有个通俗的理解。我们现在要提倡长征精神,不能简单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最基础的工作是要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对中国革命史有个深层次的认识,熟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倡进行长征精神的教育,就要从根本上做起,重新学习近现代历史,重新认识长征的历史,对什么是长征精神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长征精神,一方面它是以革命为基础的,另一方面是无数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的体现,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一个比较突出的精神,我们所提倡的以长征精神为核心的根源所在,就是把个人命运跟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红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这艰难的经过中,总结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是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凭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过去长征的历史和经验不能忘记,但是一定要与时俱进,让它跟上时代,继续为现时的革命和建设服务,它就是新长征了。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实现革命创业理想,把革命和建设的接力棒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如是说。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弘扬长征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已有的长征精神,更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丰富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不断总结和提炼新的革命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时代需要的长征精神鼓舞青年一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完成高等教育赋予的光荣使命。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高校是主阵地,青年大学生是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是载体。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多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重视对他们进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而长征中体现的艰苦奋斗、为事业奉献和牺牲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也应该认清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进行的,要充分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预期它的困难所在。长征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特殊指导意义。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着眼于长征精神的培育,以长征精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失为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现在要从头做起,告诉大学生群体基本的史实,革命传统讲的是什么,有哪些具体内容,有哪些重大意义,然后帮助他们理解,让他们去选择,这是个非常艰巨的工作。

  长征精神的培育,绝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历史知识,而是要复兴过去的长征精神,把原有的长征精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长征精神。在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样曲折而漫长,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面临着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胜利,需要新时代的长征精神,需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一代奋发有为。

稿源:红网 作者:郭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