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资金匮乏政策空间小 中国民间环保能走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09:30 中国新闻网

  

资金匮乏政策空间小中国民间环保能走多远?

  2005念10月25日,由北京环境与发展研究所/LEAD国际环境与发展学院中国项目主办,襄樊绿色汉江环保组织承办,香港乐施会资助的“中国草根民间组织能力建设——创造NGO发展空间湖北研讨会”在湖北省襄樊市举行。中新社资料图 张治平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张自立、崔永光两人自费为保护地球家园奔走呼唤,精神可嘉。希望通过他们的事迹,带动更多的公众关注环保、参与环保。”落款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9月25日,下岗夫妇张自立、崔永光“环保万里行”来到北京。上午12时,夫妇两人来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为他们作出上述评价,并盖上了公章。

  9月19日,本版发表了题为《一对下岗夫妇的自费环保万里行》的文章。这对夫妇曾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他们养的鱼因上游工厂排污全部死光,为此损失60万元。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夫妇俩决定自费宣传环保,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从2006年7月16日开始,夫妇两人开始了“环保万里行”,他们从开封市出发,先后经过了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7省,行程1万多里。

  事实上,张自立夫妇仅仅是民间环保力量汇成的大河中的一朵浪花。近年来,民间不断涌现出致力于环保的个人和组织,他们为我国的环保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也面临着经费、生存空间等问题。他们到底能走多远?中国民间环保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民间环保,感动你我

  2005年10月26日,由中国经济信息报刊协会、新华网等40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在京揭晓,另外还有10位环保人士获“中国环境特别贡献奖”,20人获“中国民间环保优秀人物”荣誉称号。这是第一次以民间形式评选环保公众人物。

  这些评选出来的环保人物都有着感人的环保事迹:

  山东省苍山县交通局的普通职工刘宝敬,对我国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进行考察和调研,完成了对全省32个城市垃圾处理厂的考察,随后发明了卫生医疗垃圾焚烧炉给料装置,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并且获得了国家的专利,对我国医疗垃圾的贮存、回收和避免污染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农民白春兰,从1980年到现在,致力于治理沙漠已经26年;

  辽宁省《盘锦日报》记者刘德天,为了保护濒危鸟类黑嘴鸥,身体力行,用记者的优势发起了一个民间环保组织——黑嘴鸥保护协会。

  ……

  事实上,还有很多此次没有评上奖的环保个人,他们背后的故事也足以让人动容:一年拿出39万元自费做环保广告的农民陈法庆;倾家荡产投入废电池回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废旧电池处理厂,自称“现代的堂吉诃德,举着长矛冲刺”的环保“狂人”王自新;19岁开始治沙,如今已70岁的“愚翁”石述柱;因怀疑父亲的胃癌与当地环境污染有关,走上了自费调查污染之路,一走便是10年的河南农民宋克明,有关部门以他的调查为线索,关闭了上百家造纸厂、小水泥厂、冶炼厂等重污染企业;还有自费“环保万里行”,风餐露宿,以自己亲身经历向群众宣传环保的张自立夫妇……

  这些“草根”环保人物以环保为己任,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让人产生深深的敬意。但是,他们的力量到底能有多大呢?张自立夫妇在街头演出宣传环保的时候,围观的群众中不断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萦绕在每一个关心环保者的心头。

  “人人都有权利保护环境”

  2005年,新华网曾做过一项调查:您认为我国民间环保的作用究竟有多大?结果显示,32%的人认为“队伍日益壮大,力量不可低估”;42%的人认为“力量很小,但示范作用无可替代”;25%的人认为“对我国环保事业只能起辅助作用”。

  民众的这种态度表明,真正相信民间环保能够起到实质性作用的人并不占多数,很多人并没有对民间环保寄予很大的期望。但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却对此持乐观态度。“自然之友”是“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的简称,1994年3月经批准成立,是我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

  “自然之友”负责人梁从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破坏环境是乘法,民间环保是在做除法,他们希望能够在分母一定的情况下无穷大地增加分子。”

  如果要举出民间环保发挥作用的例子,大概绕不开怒江建坝事件:2003年10月,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得知怒江要进行梯级电站开发,积极奔走,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媒体参与到反对怒江建坝的呼吁中。次年2月,政府高层终于对怒江开发计划作出了暂时搁置的批示。这是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第一次在与一个大坝的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有人认为“这在中国环保史、中国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史上,都是第一次,值得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

  不仅梁从诫对民间环保充满信心,那些常年奔走在环保之路上的“草根”环保者也认为民间环保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的评选结果公布后的第二天,新华网邀请部分获奖者在线与网民交流,一位网友当场就把“民间环保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这个问题抛了出来。获奖者朱再保回答网友说:“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人人都有权利保护环境、监督环境。民间环保,我个人的实践证明,政府做不到的我们可以做到。”

  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尽管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很有意义,但民间环保人士和组织在实践中还是遇到不少困难和限制。对此,“自然之友”负责公共合作事务的主管李君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主要的困难来自政策空间。”首先是资金问题,李君晖介绍说,“自然之友”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国际基金会,另外少部分来自会员的会费,还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个人、企业的捐助。目前我国在公益捐赠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尚不是很明确,只有少量几家有官方背景的大机构才能享受,“民间机构本来就很弱小,政策上的鼓励又不多,吸纳的资金少,所以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

  “其次,因为民间组织不能以独立法人机构注册,只能以二级单位注册,手续繁琐,影响了捐赠。另外,我们不能设分支机构,所以无法把活动开展到北京之外的地方去,只能依靠会员成立一些小组,在业余时间自发地搞一些活动。事实上,我们将近2000名会员中有一半来自北京。”

  李君晖表示,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放开空间,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让民众参与其中,多听取民众的声音。这样,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政府和作为参与者的民众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而张自立夫妇在自费环保万里行的历程中,最深刻的感觉就是“三轮车经常坏,为了省钱还得坚持自己修理;汽油太贵了,要尽量节约,省下钱买汽油,才能跑得更远。”

  当然,“自然之友”、张自立夫妇仅仅是民间环保的两个代表,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也是我国所有的民间环保组织和人士不可避免地要遭遇的困难。

  就在本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有关环境污染经济核算的国家报告,这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绿色GDP是国家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而民间环保力量对它的贡献不容忽视,但如何使这股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效力,就需要政府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努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 田玲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