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政府失误谁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12:00 光明网
金海燕

  1995年,安徽省合肥桃花水泥有限公司占用了肥西县上派镇肥光村的200亩耕地,按照当时的耕地征用补偿标准,被征耕地的500多农民应该拿到200万元,但当时农民实际只拿到24.9665万元的补偿,其余175万元竟由镇政府作主,成了村民给桃花水泥公司的投资,但无论是村长还是村民,都从未参加过公司的董事会,也从未见过一分钱的分红,而公司却“由于种种原因”,从1995年投产以后,一直未能正常运营,到2000年5月就进入了破产程序。而500多农民的土地补偿款却只能打了水漂,作为公司资产去还公司债务。(9月22日《

新安晚报》)

  政府决策造成了500多农民失去了175万元征地补偿款的损失,使这些靠土地生活的人从此永远失去了耕地。这些农民自然不甘心于这样稀里糊涂的损失,终于找到了水泥厂的公司章程,竟然发现不论是肥光村还时村里的三个村民组,都不在“全体股东签字”之列,个位的位置被“肥西县上派镇人民政府”所取代。镇政府成了公司的股东老板,如果那水泥公司年年赚钱,作为股东老板的镇政府自然可以发一笔大财,可是如今公司破产,却要500农民埋单,岂不有失公允!所以农民不断反映,终于得到了回应:镇政府决定承担相应损失,向银行贷款200万元,以“退还投资人股本金”的名义,将175万元发给了被征地的农民;后来,经过农民的诉讼,在法院调解下,镇政府又向征地农民支付了160万元的征地款利息。

  这一场长达10年的马拉松征地补偿纠纷,虽然费时,却并不复杂,所以虽然经过了双方的多次搏弈,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我却想,上派镇镇政府决策失误(既没有经过村民的同意,又没有认真研究,就把征地补偿款作为投资,致使耕地补偿款全部打了水漂,让500多农民既拿不到补偿,又永远失去了土地,当然是一次严重的决策失误),给一个并不富裕的镇政府带来了360万元的债务,最终为此埋单的,肯定还是当地百姓,当初的决策者,决不会为此拔一根毫毛。

  当然,1995年的决策人,如今可能已经高升,也可能已经退休,自然不能再追究今天的镇领导。然而,当年的决策明显违反“决策程序”,而且早在1995年就暴露了失误的尾巴,为什么无人监督?不论是镇政府原来的打算,让500多位农民为这失误埋单,还是镇政府不得不举债归还失地农民的损失,让全镇百姓为镇政府的失误埋单,我们不得不问一句:政府的失误,为什么要百姓埋单,而决策者却不损毫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