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测验游戏满足猎奇心态过于沉迷造成消极暗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1日03:56 中国青年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量学博士 廉串德

  上面故事中的情景,可能是大家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有人从“心理测验”中尝到了甜头,有人在“心理测验”中迷失了自我。同样是做心理测验,怎么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呢?细心的人稍做分析,就可以发现:阿木和小美都没有相信测验的结果,而只是将测验过程作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而小A和小吴却将测验的结果,把它看作上帝的判决书,并不断暗示自己

  其实,上述案例中所做的心理测验,都仅仅是一种“测验游戏”,而不是真正的心理测验。

  真正标准化的心理测验,是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按照规定时间组织施测,严格遵循规定的程序,进行计分和解释;其测验的题目、得分与结果解释之间的关联事先得到了科学的验证,测验结果有一定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而“测验游戏”通常是假借了投射测验的名头,把人们关注的一些话题,比如,爱情、性、未来等,简单地关联到某个有趣的事物上,实施过程和结果解释都没有严格的规定,他们之间的关联也没有经过科学检验,缺乏可信性。因而会导致“昨天测出‘天造地设、人人羡慕的一对儿’,今天就是“需要努力培养共同爱好,增进彼此的感情”的现象。

  标准化的心理测验是考察个体心理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方面的应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测验了解学生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等,并以此为基础因材施教;心理医生可以运用心理测验判断心理问题的类型及严重程度;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心理测验招募和安置员工;职业指导师可以利用心理测验了解求助者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协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道路……

  而测验游戏同其他游戏一样,充其量也就是娱乐大众。人们爱玩这种测验,主要在于游戏测试的设定。我们可以发现,测试题测试的都是与大家自身紧密相关的问题,或者是目前流行的时尚话题,正迎合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猎奇心态,才吸引大批人来关注这种所谓的“心理游戏”。

  关注测验游戏的人,通常有两种。

  一种人以游戏的心态面对这些所谓的心理测验,就像阿木和小美,他们注重游戏过程的体验,通过幽默、风趣的解释,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增添一份快乐和开心。测验游戏是他们调剂工作、生活气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他们可以从测验游戏中收获很多,也就对测验游戏乐此不疲啦。

  另一种人则把测验游戏当成真正的心理测验,期望通过这种测验满足认识自己、预测未来的需要。这类人多是青少年或者生活迷茫的成年人。他们不是关注测验过程,而是关注测验结果,并且坚信结果的绝对性。坚信结果的绝对性,特别是坏的测验结果,可能导致贴标签效应。他人的消极评价和自己的消极暗示足以让一个人自信丧失,不得不去寻找更多的测验或途径给自己“正名”。即使测验结果是好的,只是暂时满足一下个人的虚荣心,鼓励他们继续测验游戏。

  此外,由于测验游戏的不科学性,往往导致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测验游戏的结果解释不同,有好有坏,时好时坏。人们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往往不断地做测验,甚至沉迷于其中,百做不厌。这种对测验游戏结果的沉迷,可能导致对未来产生无法把握的感觉,即对生活丧失自信。因为坚信测验游戏的结果,就等于把事情的成败归于测验结果。一个人的前途完全看测验结果的好坏,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等内部因素无关。所以,就会感到自己无法掌握任何事情的结果,对未来失去控制,这也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先兆。

  由此可见,个人心理素质的评定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和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工具。我们可以把测验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享受游戏过程带来的快乐,但不能把测验游戏看成科学的心理测验,并以测验游戏的结果作为判断自己和他人的根据。这既是对心理测验的亵渎,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