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迎接产业转移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1日06:45 红网-湖南日报

  

迎接产业转移潮

  上图为在中博会现场,一位外国客商在和一个卡通动物合影。湖南的动漫产业名满海内外。本报记者 梁向锋 摄

  本报记者 王亚奇

  在中部博览会上,“产业转移”再次成为关键词。从“高峰论坛”到“高端访谈”,从“万商西进”到“国际融资”,从“投资说明”到“签约对接”,每一个场合,每一场活动,人们热议着“产业转移”的话题。

  产业转移,如浪似潮,势不可挡。受资源、成本和市场的影响,世界发达国家部分产业寻求转移扩张,闲置资本寻求出路;我国东部沿海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在寻找机会向内地转移。

  “中部崛起政策是商机,沿海产业转移也是商机,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更大的商机。”不少参会的商贾们说,他们在中部崛起的政策里看到了美好未来。

  低于沿海30%~50%的营商成本,湖南很快被沿海产业资本视为投资天堂。“现在的湖南就像上个世纪90年代的广东,商机遍地,可以说360行,行行都有机会!”中博会上,省领导自信地说,“沿海地区太拥挤了。风水轮流转,该轮到湖南发了!”

  迎接产业转移,是湖南参与的新一轮发展大角逐,好比打篮球,必须拼抢“篮板球”。

  迎接产业转移,平台必不可少。精心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强磁场”———开发区,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落户,尤为重要。博览会上,工业园区一片忙碌的身影。

  湘潭(台湾)工业园的奠基仪式抢在中博会开幕式前举行。8个外资项目和10个内资项目,一并签订入园协议,投资总额为22亿元。次日,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与苏格兰皇家银行正式“牵手”,外方出资4亿美元,改造园区医药企业,以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

  “发展园区经济,在策应较低层次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承接较高层次产业,实现产业转移效应的最大化”,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文树勋说,“引进战略投资者,承接产业转移,长沙经开区有着‘聚宝盆’式的强磁性吸引力。目前在湘投资的近40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家企业落户于此。”他笑言,要打造一个“世界500强俱乐部”。

  产业是资本流动的载体。湖南在寄希望于“外来军团”的同时,更需要唤醒“本地军团”。

  “只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才能吸引相关大企业、大项目进驻。”中博会国际融资高峰论坛上,专家们毫不讳言:产业基础薄弱,单纯地去“寻医找药”,难免和战略投资者缺少共同语言。没有华菱,如何引来米塔尔?没有株机,哪能引进西门子?事实早已印证:主导产业没有快速成长起来,吸纳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拿什么对接?靠的是特色优势产业。这是对我们内功的考验。湖南在中博会上,立足基础,着力引进跨国公司及沿海大企业参与国企改组;优先特色,有效避免地区间产业趋同化。产权股权、基础设施、农业旅游,湖南毫不保留地亮出了家底子,湘港、湘台、湘深经贸合作,湖南瞄准知名企业和重量级项目,扬我所长,补我所短,创造综合竞争优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波涛汹涌。湘粤交界,南风坳高耸,横亘于湖南蓝山与广东连州之间,不仅阻碍了交通,更阻碍了产业交融。而今,“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发展思路和强力措施,如同开山神斧,引得沿海纺织产业滚滚而来。短短5年,落户蓝山的毛织厂多达320家,拥有3万台织机、3万多织衣工人。中博会上,一位永州团的代表兴奋地告诉记者,昔日的偏僻山区县如今崛起了“毛织城”,成为湖南承接广东外向型毛织加工企业内移的最大基地。

  市场是最灵敏的温度计。“一家客商进来了,会有一批客商跟进;一家企业火起来了,会有许多同类企业向它集聚;一个项目成功了,会引出一条长长的产业链;一步棋子走活了,会把一盘棋带活”,采访中,郴州一位招商干部,把这一现象总结为“产业集群转移”。

  催生“一粒种子”,催开“满园春色”。HEG大老远从韩国跑到湖南,就是为了拉近与LG的距离,为LG提供配套上游产品,而HEG项目扎根后,此次借助中博会,又有13家韩资企业相继入湘,为HEG配套。LG飞利浦曙光公司负责人邓军民形象地说,这好比一根链条,正在被一段段地加长,将一颗珍珠变成一条项链。

  北汽福田入湘后,为其配套的本地企业达102家。近两年,又有10多家配套企业先后从山东、浙江、福建迁来,配套产值达12.4亿元。中博会上,多位与会专家认为,“配套经济”不仅让“候鸟”筑巢安家,落地生根,也让本土企业迅速崛起,“借船出海”,可谓一举两得。

  “谈起经济圈,人们就会想到经济圈里有核心区和腹地之分,核心区是居高临下的辐射姿态,腹地只是依附地位。”但在“万商西进”高层论坛上,有专家认为,这已是一种陈旧的区域经济理论观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圈核心区与腹地已经不是简单的支配与依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分工关系。

  互补性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热点。承接产业转移,湖南不仅不会失去自己的“个性”,成为沿海的“附庸”,反而会成为各有分工的“伙伴”。但为了避免与沿海地区产业同构,在对接过程中,湖南甘当“配角”,无形中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承接,也有筛选。“承接产业转移,绝不承接污染转移!”在工业招商项目推介洽谈会上,省经委主任胡衡华说:“作为后发地区,湖南不可能再走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的老路,必须走新型工业化路子。”

  跨国公司全球性战略布局,使得产业转移风起云涌。中博会前夕,“2006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在京公布,其中“最具投资潜力”的桂冠多数被中部地区城市摘得,湖南有两座城市上榜,长沙排名第五。

  挟产业梯度转移蓬勃之势,湖南在中部率先崛起前景可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