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洛阳:“幸福路”上故事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2日02:55 大河网-河南日报

  金秋九月,洛宁县上戈镇的苹果熟了,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分外诱人。

  站在自家果园,刘坟村果农刘富贵老汉指着门前一条崭新的水泥路高兴地说:“这条‘幸福路’通的正是时候,今年俺村的苹果每斤肯定能多卖个一两毛钱。”

  刘老汉口中的这条“幸福路”,见证了洛阳市境内“村村通”工程的全面结束。

  9月26日,洛阳市16个县(市、区)143个乡2998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水泥(油)路。据悉,作为全省率先完成这项工程的省辖市之一,洛阳创下了我省“村村通”工程的数个第一:第一个开展“村村通”工程,第一个推广修建水泥路,第一个建立整套质量控制体系,公路质量名列全省前茅……

  为什么修水泥路

  按照“村村通”工程要求,能建成“出门不踩泥,自行车能骑得动,拖拉机能开得走”的柏油路就行。但在洛阳山区,却是清一色的水泥路,为什么呢?

  当初,为了发展重渡沟自然风景区旅游业,当地把卢潭线修成了柏油路。可当年修成的路,一到雨季就被大雨冲毁了。群众无奈地摇头感叹:“要是能修成水泥路就好了。”

  2003年初,在交通部驻洛扶贫联络组的指导下,洛阳率先提出了“村村通”工程。考虑到山区实际和群众呼声,并通过长期维护费用、抵御水毁效果对比,洛阳市提出农村公路必须修建水泥路。

  修建水泥路,除了上级拨付的10万元外,平均每公里还有3万到7万元的缺口。钱从哪来?除了市、县、乡政府自筹配套资金外,山区群众自发捐资就达4048.44万元。

  在山区群众的盼望中,4年来,洛阳共完成1990个村5137.6公里通村水泥路工程,使近400万农民群众出行不再难。

  “我得把好质量关”

  从2003年开始,洛阳“村村通”工程监理就实行了以专业监理公司牵头组织,在乡镇选拔高中以上学历人员进行培训,担任村村通质量检查员的监理机制。同时,发动群众自愿参与质量监督,每年全市聘请的义务监督员就有1000名。

  被聘为义务监督员的汝阳县柏树乡孔龙村党支部书记张法娃在修路基时,被砸断了胳膊,仍坚守在工地监督。施工队负责人问他为啥不住院,他说:“这是俺村修的第一条水泥路,俺不能让你们给干瞎了!”

  此外,洛阳市还首创了“工地实验室”,所有项目均建立质量档案,实行质量日报、日纠制。监理人员对当天铺筑路面进行质量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多重监督机制下,3年来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都在85%以上,把民心工程真正建成了“明星工程”。

  “幸福路”上的创富冲动

  在洛阳山区,群众都爱把“村村通”公路称作“幸福路”。在这昵称的背后,蕴含着山区群众的创富冲动。

  “‘幸福路’修通了,俺家也富了!”在嵩县木植街乡寨沟村,村民老赵顺手摘下一个胖嘟嘟、圆滚滚的香菇,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去年1公斤香菇收购价只有十几块钱,今年路修通后,收购价翻了一番还多!俺家9个大棚1万多袋香菇,毛收入得有六七万。”

  一项统计数据显然能证明“村村通”工程带来的喜人变化:洛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976元增长到2005年的2903元。②8

  □本报记者王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